标签:
杂谈 |
来热线咨询的,基本上是带着求助者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几个症状或问题,希望咨询师给予与众不同的回答。但实际上,这些症状或问题可被看成“表象”,其背后是“系统”的失平衡或紊乱,这一点,求助者自己未必清晰,也不太去关注(因为大家都是习惯的线性因果思维)。
于是,在电话咨询过程中,需要快速初估求助者的”表象”问题及背后的“系统”因素,既需要回应对方提出来的“表象”问题并令人满意,又必须关注引起这个问题背后的“系统”原因。
所以心理咨询热线工作似应该分两个层次。首先回应求助者提出来的、具体的“表象”问题,但往往是线性的因果答案,说不定求助者自己也知道应该这样回答,只是由于第三方信息渠道更易被接受。然后要留有机会,开展对“表象”背后“系统”问题的分析与帮助,往往是建议预约后续。这与一般的心理门诊流程是差不多的。
在心理咨询热线中,只是一味使用一般的、常识的、线性的因果思维作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与常人交流无异了。所以,电话咨询与门诊流程一样,需要有一个系统理论框架,本人采用压力系统模型[呲牙]心理压力系统模型-解释与应用。
后一篇:网上“好人”与“坏人”的辨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