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觉得是病久了,阴虚盗汗”,某医生对一位病人说。该医生读的中医却轻视中医,在校期间到处学习西医而且喜欢开刀手术,现已在西医关节领域成为较有名的外科医师。
这说明什么?说明学生时代读书,即使成绩一般也不等于都白读了。读过的知识,不论成绩名次,对个人都是收获而不是失去,到人生一定时候都会有用的。许多家长与现状却不这样认为。
其实,读书要轻松愉快比名次更重要。虽然既能愉快又能名列前茅更好,但如果两者不可兼得时更宜取前者。因为痛苦的读书如能挤进名次自然好,但如挤不进名次则这种痛苦的经历其结果恰恰影响人生对这些学过知识的挖掘与应用。即,如果读中医时的某医生当时是日日痛苦的,就难以在今天自动发掘引用”久病阴虚致盗汗”这些中医知识了[呲牙]。
所以我也不大支持某些家长揠苗助长式的把孩子挤到“绞肉机”学校里,一旦不能跟上(其概率很大),就会成为“先进”学生的陪衬和肥料。痛苦的经历不但伤及人格健全(开朗、自信),而且真的导致白读了——知识用不出来。
投入与产出,在企业家做生意与家长培养孩子上,既类同又区别。最大的区别是“永不言败,重来过”,适合做生意,不适合培养孩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