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调控生活压力的基本手段
(2015-08-28 18:22:38)
标签:
压力系统模型心理教育心理指导心理治疗心理压力管理 |
分类: 生活压力-构成与调控 |
引自2011年《临床心理问题指南》-生活压力(连载下载)
根据压力系统模型,对生活中的压力问题,需要采用综合的临床干预手段。有时候可将这种干预称之为压力管理(stress
management)。具体的做法就是在压力评估基础上,通过改善各种压力因素的现状以及改变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之转化为良性循环,最终促进整个系统的动态平衡。这里先接受基本手段。
压力的临床干预基本手段包括心理教育、心理指导和系统心理治疗,有时候还包括合理使用药物和其它诸如环境改变等变通的手段。
(一)心理教育
通过压力的评估可以发现,有些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仅仅是由于缺乏知识,或者知识错误,此时只需要给予相关知识方面的教育与宣传。
例如,一位中年妇女来访者总是将使用过的雨鞋洗净后用塑料袋封装,然后放入家中冰箱进行“消毒”,显然她认为低温能够消毒。而女儿认为妈妈这样做“太恶心了”,但没有给予指出低温没有消毒功能。结果家人之间长期冲突。此时,心理医生给予她们微生物学(低温没“消毒”作用)和心理学的知识(“恶心”只是心理作用)的解释,问题可能就解决了。
但临床上像这种缺乏普通知识的来访者其实很少见,笔者也就
例如,一位妻子偶然发现已好久表现性无能的丈夫,在睡眠时却能勃起,遂怀疑丈夫厌恶自己或有外遇。经过几次有意识的观察并得到确认后,夫妻关系逐渐趋于紧张,继而陷入冷淡,并进一步导致压力系统模型第二层次的许多问题,包括生活事件增多,认知和应对消极,社会支持降低等。通过晤谈与测量等评估可发现以下问题:来访者缺乏性生理、性心理和睡眠生理知识,同时双方缺乏真挚的沟通与交流((第二层的认知和社会支持);妻子个性多疑(第三层的人格问题)
这时,心理医生需要懂得睡眠时男性生殖器变化规律,还要能解释清楚妻子所发现的现象可能说明丈夫的性问题是心理性的。
例如,在社会竞争中受挫,加上应对方式的失当、流落他乡的环境,这些都是目前城市外来人群中常见的压力问题。对此可以采用多方面的心理指导,包括:负性生活事件的认知调整(以暗示的口吻讲述成功人士的艰难历程故事);应对策略上的压力无害化(“换位思考”的故事);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网络的策略指导(介绍新环境下人际交往的技巧)等。
心理指导表面看起来往往像“讲故事”,有人戏称为“耍嘴皮”。但这项工作实际上对心理医生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长期的实践积累,其中充满了艺术性。心理医生首先要明白,多数来访者在一般知识和智力方面并不低于自己,如果你试图用书本上的一些知识直接指导来访者,有时不但没有效果,还可能有副作用。例如,目前一些高学历、高智力和高社会地位的“三高”压力承受者,普遍的心态是寻找比自己更“高明”的医生来帮助自己走出困境,因此迟迟不能走进心理门诊。但当终于走出求助这一步,带着将信将疑的心态去面对一个可能比自己“高明”的医生时,却发现医生所告诉的其实自己都是知道的甚至曾经反复思考过的,特殊情况下还会觉得自己被医生所鄙视和批判。这样一来,来访者可能反而陷入比原先更深的无望状态(甚至加速自杀)。
(三)系统的心理治疗
例如,社交紧张是青年常见的一种心理压力表现形式,虽然其各种心身症状和社会支持等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其临场时不由自主的紧张(相当于行为学习理论的条件反射)和担心(相当于认知理论中的自动性思维)才是关键,这些恰恰是接近于人格层面的问题。从心理理论上来看,这些问题与精神分析的心理防御机制、行为学习理论的学习强化、认知理论的负性自动性思维和功能不良假设,人本理论的潜能被压制与自我失调,以及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的神经类型等理论机制有关。根据这些理论可以选择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但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建立在认识和行为理论基础上的认知行为疗法等。
心理治疗的正式实施,往往在前几次心理教育和心理指导以后,治疗过程一般是程序化的,最终目的是逐渐改变来访者人格层面的问题(消除心理防御、形成新习惯、树立新观念等)。
以上三类基本手段只是相对的,在制定具体干预策略时往往需同时考虑。
(四)关于药物的使用
如果评估发现来访者心身症状明显(第一层的问题),除了上述三类心理干预手段以外,还可以考虑使用药物。
在建议使用药物时,作为心理临床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对来访者做好下面的教育与指导:在药物较长时间控制心身症状(第一层问题)的情况下,首先能使你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社会接触,从而改善你的内部压力因素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系统结构的平衡(第二层问题),并逐渐使你的人格层面某些因素如消极的信念(第三层问题)获得改善。最后同样整体上促进压力系统的动态平衡。与心理治疗比较,两者可谓是殊途同归。
例如,一位来访者在社交现场的心身紧张反应被药物控制后,就能帮助他顺利完成本次社交任务,多次经验以后,又会降低他对下一次社交的认知预期,应对能力获得提升,社会支持程度提高,社交失败事件减少,久而久之使他在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系统因素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使他人格层面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图式(或信念)也慢慢改善。可见那些认为药物只是控制症状,对压力多因素系统未必有效,或者认为症状控制了就应该停止用药的看法,显然只是在常识基础上的一种片面认识。
(五)临床干预的实施
压力临床干预的实施,需要以第三节压力因素评估和综合层次分析为基础,以心理教育、心理指导、心理治疗和药物等为手段,分别在压力系统、压力层次和各种压力因素等不同水平上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同样要充分运用压力系统模型的基本原理。这将在下文分三部分讨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