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江在线健康网:“适应”是婚姻和谐的关键

(2011-08-28 10:45:10)
标签:

媒体

婚姻

和谐

适应

情感

分类: 解读婚姻-媒体关注
离婚率10年里增长4倍 “适应”是婚姻和谐的关键
浙江在线健康网 health.zjol.com.cn  2011年08月25日

  浙江在线健康网8月25日讯 (记者 王秀萍  通讯员施水泉)  在最近召开的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20周年庆典暨第九届学术年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姜乾金公布了他近30年来的研究成果,即用压力(应激)理论和实证研究,解决婚姻家庭中的各种问题。他认为:婚姻家庭生活里,光有爱是不行的,“适应”才是婚姻和谐的关键。

  据了解,我国夫妻关系比以往更趋紧张。我国《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有264.8万对夫妻离婚,比上年增长了 8.8%,拐卖后私奔、离婚后同居、两女争一夫或一女嫁三人的闹剧时常上演,当事人不怯场、不罢休,把当代人内心的焦躁难平展现得淋漓尽致。

  浙江省的情况,也值得关注:在2000年-2009年的十年中,每年结婚数在38.12-42.76万对,2009年为42.76万对。而离婚率从2000年的2.05对/万对逐年上升,到2009年为8.29对/万对,10年里增长了4倍,翻了二翻。

  光有爱是不行的    和谐婚姻=“爱”+“适应”

  姜教授认为:婚姻家庭光有爱是不行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各种压力因素(包括: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压力反应等)构成的“系统”之中。“系统”平衡,就是幸福;“系统”失衡,就是压力。个人与家庭相比,个人相对容易调整与适应。

  婚姻是不同个人“系统”组合而成的“更大系统”。大系统中的各种压力因素更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夫妻之间或一家人之间,在情感反应、认知评价和人格特征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充满着“差异”。这是现实。

  在婚姻这个“更大系统”中,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压力反应等压力因素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是否和谐,往往取决于多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

   “适应”要有一个过程 不能操之过急

为了推进婚姻家庭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实现婚姻和谐,必须在家庭成员之间推行“接纳差异,快乐互动”的“适应”原则,即承认和接受各种差异多样性、不一 致、不平衡和冲突等的客观存在,这样可避免产生负性情绪影响双方的互动,家庭成员间互相进行愉快的解释、说明、讨论、争辩、调侃等一切生活内容的互动,但 不强求一致和统一。

  一个婚姻从恋爱到后来家庭的“适应”有一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如果没有各方主动地去适应,通常需要几年到十几年。所以,为了促进婚姻“适 应”,实现家庭和谐,各方成员都需要熟悉和掌握这一部分有关婚姻(家庭)适应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对各种家庭压力因素的主动调控来促进“和谐”。

  专家对和谐婚姻的建议

  专家认为,根据压力系统论模型,可以通过认识和调控各种压力因素,来促进婚姻(家庭)关系的适应与和谐。这些促进对策与建议是:

  一、正确认识和调控“爱情”(亲情)

  二、预防和处理好家庭“生活事件”

  三、提高家庭成员的“应对能力”

  四、改善和巩固家庭内“社会支持”

  五、正确对待家庭成员的“个性差异”

  六、及时消除每个家庭成员的“烦恼”(压力反应)

  专家最后指出,这项科研成果,反映了交叉学科的自主创新理论模型与本土化操作技术,为临床心理工作提供一种新的婚姻家庭门诊咨询模式。同时,该成果也对普通人群处理自身或者亲友们的婚姻家庭问题具有示范意义。

  链接:

  姜教授对社会六大婚姻观点的看法:

  1、“爱”能解决婚姻中的一切问题吗?(专家:不一定,如果不能彼此适应,就难以维持。)

  2、“坚持正确,改正错误”就能解决婚姻危机吗?(专家:也不一定,没有起到真正的彼此适应的作用)

  3、“门当户对”是婚姻成功的必要基础吗?(专家:只强调物质基础,没有强调婚姻和谐的心理要素,也不一定会成功)

  4、结婚是婚姻的坟墓。(专家:基础不好的婚姻是这样)

  5、“宝、黛”如能结婚,婚姻一定是幸福的。(专家:错。贾宝玉与林黛玉二个的性格差异十分明显,彼此很难调和,注定其婚后的不幸福。)

  6、知识与文化是高质量婚姻的要素吗?(专家:不一定,没有知识或文化的人,也有不少成功的婚姻,老一辈的人就是这样,关键是双方的爱与相互间的不断进行的适应调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