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诸暨话与普通话的区别
(2012-01-22 15:47:42)
标签:
转载 |
摘要:诸暨话属于吴方言中的临绍小小片,诸暨话与普通话是有些区别的。在语音方面,它的单韵母较多;发音中前鼻音和后鼻音;声调有八种,还存在连续变调的情况,只有在这种情况下,1和5或2和6这四个声调才会分辨清楚。在词汇方面,人称代词和方位代词自成一个系统,有些词的意思也与普通话中的不同。在语法方面,动词重叠形式很多。而且,诸暨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即“硬”、“通”。
关键词:诸暨话
吴方言(吴语),通行江南1000多县市,使用人口达7000万之多。吴方言中也包括五个次一级的方言片,不同地区的吴方言还是有不同的特点的,其中,“太湖片”即北吴语片分布面积最广,使用人数最多,也是最复杂的。而按其语言特色,诸暨话属于北吴语片再分下来的六个小片之一 ——临绍小片。
诸暨话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方言土语。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等都与现代汉语共同语的普通话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诸暨话还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1、语音
1.
与普通话相比,诸暨话中复韵母较少,但韵母较多。如ai ei au ou 等复韵母很少,当这些出现时,都用单韵母代替了。看下面这个例子:
普通话
排
蟹
姐
肺
普通话中“排”、“蟹”、“姐”、“肺”,它们的韵母都是复韵母,但在诸暨话中,它们的韵母是单韵母。
1.2 发音
从发音部位看,诸暨话与普通话相比,少一类“舌尖后音”,多一类“喉音”。如“胡”、“完”等都发喉音。而从发音方法看,诸暨话中,在塞音、赛擦音中有“浊音”,而普通话洪没有这种浊音。
从发音上看,诸暨话中前鼻音和后鼻音区别不大,如“更”(geng )和“跟”(gen),“兵”(bing)和“斌”(bin),诸暨话中经常会把前鼻音和后鼻音的词念混。
1.3 声调
诸暨话的声调是在语音中最具特色的。诸暨话是8个声调,基本上是中古切韵音系的平上去入四声,再由声母的清浊分为阴阳两个调值,即四声八调。确定的调值是:
而其中1和5或2和6这四个声调中的两个,它们之间的调型调值很接近,发音时很少诸暨人能靠单字读音将他们分辨清楚。如灯/凳、陈/郑,诸暨人一般都认为是同音字。单字很难分辨清楚读音,那么会影响交流,因此,诸暨话中有连续变调,这样就能把字分辨清楚。还拿1和5来举例。1阴平55的字,在1、2、3、4、7、8后面,要变调,由55变为52,即高平调变成高降调,从语感上说,音也变重了。而阴去字“5”虽单念跟阴平“1”很接近,同属高平调,很多人分不清楚。但在连续变调中两者就不一样了。阴去字“5”遇到前字为1、2、3、4、7、8时,基本不变调。这样,高平调和高降调差别很明显,很容易就能分清楚。如“春”和“秤”,诸暨话中很难将两者分清楚,但“春花”(春天所收获得农作物)和“秤花”(秤星)就很好分辨了。连续变调对于诸暨话的读音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