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皇城根下的明孝陵

(2015-12-29 13:20:55)
标签:

明孝陵

神道

沧桑

明朝

历史

分类: 游记
皇城根下的明孝陵1:陵墓后侧一瞥
    早已想到明孝陵景区去看一看,走一走,可一直就没去成,屈指算一下,最少已有四十多年没到明孝陵里面去看看了,以前最多只是在外围匆匆转一圈,就算“到此一游”。

1227日早上六点四十分到达明孝陵景区附近,正好碰上一位冬泳的老者要去紫霞湖锻炼,由他带路,径直走到神道,少走不少弯路。可是天空不作美,风还很大,昨天天气预报还说,今天有太阳,可是快七点了,天空还是阴沉沉,一点出太阳的意思都没有。既来之,则安之,支起三角架,开始拍照。

2:神道石兽   冬季的神道有些萧瑟,红叶落光只剩下枯枝。神道的主要路段是石象路翁仲路,长约600,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明孝陵神道与前朝帝王陵墓神道有明显的不同。明之前的神道短且直,而明孝陵神道蜿蜒曲折,环绕建有三国时代孙权墓的梅花山,形成一个弯曲的形状,似北斗七星。神道的东段,路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这些石兽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各有寓意。

皇城根下的明孝陵

3:景区长廊   有点透视感的“S”状,随手拍一张
皇城根下的明孝陵

4:水榭   正在给水榭拍照时,天空居然飘起的几滴小雨。莫非正应了白居易的“水榭风来远,松廊雨过初”?

皇城根下的明孝陵

5:红楼艺文苑    三转两转,不知不觉来到位于明孝陵的东面的“红楼艺文苑”。上世纪末,红楼热尚在延续。1997年南京园林部门在当时中山陵园苗圃区域 、辟出土地100多亩,投资1000多万元,以红楼文化 概念、新建一座园林——红楼艺文苑。由于土地和资金有限,在规划中做了有选择性的布局,即以植物造景为主、写意手法造园。主要景观有太虚幻境、潇湘馆、栊翠庵、荻芦草亭、海棠吟社和桥亭等。设计者或以一石、或以花草;或以一堵墙、一间房舍;或以一台一榭;或以一池一溪,以表现《红楼梦》中某个故事场景的意境。因此,游人在游览时、不必以大观园的格局按图索骥,否则难免失望。游玩中,须以《红楼梦》的有关知识、加以想象和联想,如此方能较为充分地领略和欣赏。

皇城根下的明孝陵

6:为有暗香来   进入红楼艺文苑,老远就闻到悠悠的、淡淡的一股梅花香。天气有点冷,手指按快门有点冻僵的感觉。循着花香,很快就找到正在盛开的腊梅。王安石有诗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我说:既然腊梅开了,那么,春天还有远吗?

皇城根下的明孝陵

7:水中倒影

皇城根下的明孝陵

8:岂徒丹砂红,千古英雄血   这是在艺文苑拍的茶花,里面的茶花开得不错。600多年前长眠在此的大英雄朱元璋皇帝,要是此时在这个醒来,看看距他六个多世纪的现今世界,不知做何感想?

皇城根下的明孝陵
9:享殿遗址    破落的台基让人感受到沧桑感,但隐约有一种残缺美 这是享殿台基的西南角。原来的享殿规模很大,现在台基上仍清晰可见六十四石柱基础,还有一些残存的石栏杆。
皇城根下的明孝陵
10:10:生生不息:朱红色皇陵墙下,虽是严冬,青紫色的爬山虎依然生命力旺盛,茂盛的青草依然翠绿,黄色的腊梅依然怒放。

 

皇城根下的明孝陵
11:朱元璋和马皇后陵墓前的石桥

 

皇城根下的明孝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