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罗马假日》剧情简介
英国王室的安妮公主作为王位继承人将出访欧洲的各大城市,消息传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是罗马,安妮公主很想尽情地饱览一下罗马的优美风光,可侍从们以公主身份高贵、不宜在黎民百姓面前抛头露面为由拒绝了,并给她注射了镇静剂,公主假装睡着了,待侍从们出去后,她偷偷越窗溜了出来。然而没逛多久,医生给她注射的镇静剂就发生了效力,她在广场附近喷水池边的一条长椅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这时,美国新闻社的穷记者乔•布莱德里恰好经过这里,以为这是一个在狂欢中被灌醉的少女,就租了一辆出租车想把她送回家,可是公主睡得特别沉,怎么也叫不醒,无奈,乔只好把她带回了自己的住所。
第二天,报纸上的特别公告使乔意识到他带回的少女就是安妮公主,于是他欣喜若狂,打算写一篇关于公主内幕的独家报道。公主醒后发现了陌生的乔,乔连忙解释,公主才安心了。她向乔借了一些钱,然后告别了他,又到罗马大街上闲逛了。
乔连忙给他的摄影师朋友欧文打电话,同时跟踪公主,在花园广场上佯装和她偶遇,便自告奋勇地要为公主做导游,骑着摩托车带着她游览罗马城,同时,欧文也驾驶着小汽车跟在他们后面,拍下了许多珍贵的镜头,而这一切,公主浑然不觉。
公主的失踪引起了人们的惊慌,国王秘密派出了许多便衣四处寻找公主的下落。乔带领公主来到水上舞厅参加舞会时被便衣警察发现了,他们请公主和他们回去,而公主坚决不肯,警察们要强行绑架她回去,乔和欧文同他们厮打起来,而任性调皮的公主也大打出手,十分开心。趁着混乱,乔带着公主逃之夭夭……
一天过去了,公主终于要回宫了,可此时她和乔发现彼此间擦出了爱的火花,坠入了情网。怎奈公主毕竟是公主,平民终究是平民,两人只能依依惜别。乔抛弃功成名就之良机,将照片送予公主留念,在深情的四目对望中,公主轻轻地对乔说了声再见……
剧外:奥黛丽·赫本与格里高利·派克
童话故事在现实里的结局
派克对赫本体贴、爱护、且始终如一,他体察她的感情和她对他有所距离。拿下这部片子在他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他无私地哺育她的这一场戏,因为他意识到,是她而不是他在这部片子中更有价值。他是一个有道德而大度的人,他不愿伤害她,为难她——尽管派克对赫本有所倾慕,外界也一直流传两人的浪漫故事,但派克尊重赫本的选择,如同他们所演的故事一样,他们的结局带了几分遗憾……影片上映之前,格里高利•派克发现海报上打着他的名字,而奥黛丽•赫本的名字却很小,而且藏在一个角落里。他特地通知制片方把原来演员表上的“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罗马假日》”改成了奥黛丽•赫本的名字。
影片上映后引起轰动,奥黛丽•赫本立即吸引了世界的目光。1954年24岁的奥黛丽•赫本因在《罗马假日》中的精彩表演,获得2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那天晚上,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得到金像奖的奥黛丽•赫本,站在领奖台上激动得语不成句,但她却没有忘记告诉世界:“这是格里高利•派克送给我的礼物!”
奥黛丽•赫本从此成了影后,各种荣誉向她飞来。然而这些并不是她真正渴望的东西,她最渴望的是获得真挚永恒的爱情。格里高利•派克是奥黛丽•赫本的挚友,在《罗马假日》首映式上,他特意介绍奥黛丽•赫本结识了好莱坞著名的导演、演员兼作家梅厄•菲热。梅厄是格里高利•派克的好朋友,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格里高利•派克很欣赏梅厄的才华,他认为梅厄能带给奥黛丽•赫本更大的成功。
梅厄当时36岁,瘦高的身材,面部棱角分明,多才多艺,温柔体贴。和奥黛丽•赫本一样,梅厄也会多种语言,他们很快亲近起来。奥黛丽•赫本也对具有领袖风范的梅厄有了依恋之情。1954年3月梅厄和奥黛丽•赫本合作出演了百老汇的名著《莎布琳娜》后,梅厄飞往瑞士向奥黛丽•赫本求婚。奥黛丽•赫本不顾母亲的反对,接受了求婚。他俩于1954年9月在瑞士结婚。远在美国的格里高利•派克参加了他们的婚礼,他送给奥黛丽•赫本的结婚礼物是一枚蝴蝶胸针。这枚胸针奥黛丽•赫本非常喜欢,一直珍藏在她的身边直到死。
几个月后,格里高利•派克和妻子协议离婚,而这时奥黛丽•赫本已徜徉在新婚的幸福之中。她经常给格里高利•派克寄去明信片,虽然都是只言片语,但亲密与信任之情跃然纸上。
格里高利•派克在为奥黛丽•赫本祝福之时,也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1955年,格里高利•派克在巴黎邂逅了一个法国女记者维洛妮卡,不久两人相爱结婚。
婚后奥黛丽•赫本一直居住在瑞士,与远在美国的格里高利•派克相见的机会非常少。但是大洋割不断他们的友谊,他们经常通过电话、信件彼此问候。格里高利•派克始终关心着远方的奥黛丽•赫本,希望她的婚姻幸福。但是,奥黛丽•赫本的婚姻却远没有格里高利•派克那么幸运。
社会上很多人认为梅厄只是在“利用”奥黛丽•赫本发展自己的事业。在一般人眼里,奥黛丽•赫本的才艺远远超过她的丈夫,她的敏感与天生的优雅更是梅厄所不及。日子一长,梅厄心中难免别扭。
奥黛丽•赫本发誓要让自己的婚姻成为好莱坞的典范。她决定和梅厄今后一刻也不分离,甚至对导演提出条件:没有梅厄参加的电影,她不演。
婚后,奥黛丽•赫本先后主演了《战争与和平》、《俏脸蛋》、《黄昏之恋》以及让她有幸第三次获奥斯卡奖提名的齐纳曼导演的《修女传》(1959)。奥黛丽•赫本的表演日臻完美,她在塑造成熟而自由的女性方面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征服了世界。但是她没有征服她的男人。1959年3月,奥黛丽•赫本生下儿子西恩。从此,孩子成了她生命的中心,丈夫退居次席。梅厄不习惯这种变化,他们的婚姻出现裂痕。
1968年秋天的罗马雨雾连绵,阴郁潮湿。奥黛丽•赫本14年的婚姻彻底完结。伤心欲绝的奥黛丽•赫本一连几天没有吃东西,她的生活除了雨水就是泪水。就在这时,电话响了,是格里高利•派克打来的。奥黛丽•赫本对格里高利•派克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在这个圈子里,婚姻真难维持啊!请你相信我,我是把婚姻、家庭生活放在第一位,而把事业放在第二位的。我本来想白头偕老,但太难了,太难了!”奥黛丽•赫本的婚姻一直很隐秘,但她在格里高利•派克面前却敞开了自己的心扉。
奥黛丽•赫本是个坚强的女性。1968年冬,奥黛丽•赫本与30岁的意大利精神病学者安德烈•多蒂医生一见钟情,奥黛丽•赫本不顾一切地投入到炽热的爱情之中。1969年,奥黛丽•赫本与多蒂结合,同年4月怀孕暂时息影。1970年2月8日,次子路卡出生,但是不久多蒂出现桃色新闻,奥黛丽•赫本的婚姻再次触礁。
1980年,奥黛丽•赫本接到了多蒂的离婚文件。填完离婚报告,她又一次感到自己的失败。不久她出演《皆大欢喜》与演员罗伯特相识,成为挚友,罗伯特始终是奥黛丽•赫本的伴侣,直至1993年她与世长辞。
就在奥黛丽•赫本饱尝婚姻之苦的时候,格里高利•派克却遭到了失子之痛。1974年,他30岁的大儿子自杀身亡,这对格里高利•派克是个残酷的打击,他和妻子整日泪眼相对,躲在屋里不肯见人。他的大门只对从瑞士匆匆赶来的奥黛丽•赫本打开。奥黛丽•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一样,都是爱孩子如命的人,这个噩耗令她悲伤不已。
多年来,奥黛丽•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的家庭结下深厚的情谊。只要到美国,奥黛丽•赫本准是第一个到格里高利•派克家做客。如果她因为什么特殊的事情不能看望格里高利•派克了,总会提前打电话说:“格里高利•派克,真对不起,我要先到别人那里去一下。”她礼貌而周全,赢得了格里高利•派克一家人的喜爱。
晚年的奥黛丽•赫本作为联合国爱心大使,常年奔走在世界各地。1992年奥黛丽•赫本去索马里慰问儿童,回来之后便感到腹部不适,不久后查出患有结肠癌,虽然做了手术但医生估计只能再维持一年多的生命。她自知时日无多,向医生请求回到故乡托洛亨纳茨的家中最后看一眼瑞士的白雪。
1993年1月10日,在罗伯特的搀扶下,奥黛丽•赫本最后一次走进她的花园。她恋恋不舍地抚摸着每一株植物,仔细地告诉罗伯特它们各自不同的养护要求。10天后的清晨,她在睡梦中安详地飞走了,享年63岁。几天后她的遗体被安葬在瑞士的小镇公墓。
那一天,成千上万的罗马人带着鲜花来到台伯河向她遥寄哀思,人们将永远记得这个40年前来到这里的美丽公主。人们万万没有想到,已经77岁高龄的格里高利•派克在妻子的陪同下,也千里迢迢地赶来参加了奥黛丽•赫本的葬礼。要知道,1991年退休之后,格里高利•派克就呆在自家的后花园侍弄花草,极少出门。
葬礼上,已是白发苍苍的格里高利•派克老泪纵横,他哽咽地说:“能在那个美丽的罗马之夏,作为奥黛丽•赫本的第一个银幕情侣握着她的手翩翩起舞,那是我无比的幸运。”他低下头,在奥黛丽•赫本的棺木上轻轻印下一吻,深情地说道:“你是我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在场的人无不唏嘘落泪。
奥黛丽•赫本走了,格里高利•派克送她的那枚蝴蝶胸针依然完好无损地珍藏在她的首饰盒里。2003年4月24日,著名的苏富比拍卖行举行了奥黛丽•赫本生前衣物、首饰慈善义卖活动。那天,格里高利•派克亲自前去买回了那枚陪伴奥黛丽•赫本40年的蝴蝶胸针。当他干枯的手握住胸针时,他触及了奥黛丽•赫本那美丽的心跳,他觉得自己这一生再也没有什么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