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正在步日本后尘?(2007年9月)
(2011-07-02 13:27:49)
标签:
杂谈 |
分类: 财经小文 |
8月29日,杰夫·代尔(Geoff
2005年以来,在人民币快速升值、股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经济快速增长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股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牛市。上证综指仅用了两年时间,就从1,000点左右涨到逾5,400点的历史高位。尤其是在最近几个月的次按风暴中,全球主要股市因恐慌性抛售遭受重创,内地股市则一枝独秀、保持顽强升势,令中国股市市值一举超越日本股市市值。
在全球金融形势动荡不安、内地股市楼市高涨的今天,中国股市市值超越日本不同凡响、意义深长。对此,业内人士有着复杂的感受:一方面,它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内地经济增长、金融深化、资本市场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它也引起了人们对内地股市是否存在泡沫的新一轮质疑与争论。
内地股市及其面临的经济形势,同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有很大的不同,但也存在不少相似之处,如经济快速增长、持续的资产价格上涨、本币升值压力和国际贸易摩擦等。整个80年代,日本经济步入快速扩张阶段,股市实质回报率高达431%,日经指数一度触及38,957点,1989年12月29日收报38,916点。不过,日本股市此后步入“漫漫跌程”,2003年4月28日,日经指数跌至7,607点历史低位。目前,日经指数虽然涨回到16,000左右,但仍不足1989年高峰时的一半。
毋庸置疑,内地股市高涨,有其合理的因素。1999年底至2005年,中国的GDP增长了一倍多,但上证综指却下跌了38%。A股市场近几年的迅猛上涨,在某种程度上有补涨的成分:内地强劲的经济增长、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强化、优质资产的不断注入、股市本身的制度完善和个股价值重估,共同推动了内地的此轮空前大牛市。
不过,至少从主要参考指标看,“泡沫论”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尽管高成长中的市场,一般具有较高的市盈率,但A股市场的市盈率还是到了令人担心的程度。目前,根据2006年业绩计算的加权市盈率,沪市为58倍、深圳中小板为79倍;而基于同期业绩的市盈率,标准普尔500指数为17.1倍、恒生指数为15.8倍。即使是同属新兴经济体的“金砖四国”,巴西的圣保罗指数为14.48倍、俄罗斯的RTS指数为19.49倍、印度的孟买指数为24.08倍,均远远低于内地市场。
过高的市盈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内地股市正在透支着未来业绩。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流动性过剩、物价快速上涨、相对封闭的资本市场和有限的投资渠道,不断驱动内地资金从银行进入股市,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预期和经济快速增长,也吸引着境外资金的选择性流入。最近几个月,A股日均新开户数量持续保持在20万左右;在不少交易日里,内地股市的成交额甚至超过了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在内的其他亚洲股市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内地股市的炙热炒风和资金推动型特征。
目前内地股市在很大程度上仍未成熟。在成熟的市场上,股价通常能够对市场上的利好利空消息,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内地股市似乎远远不具备这种特征。不论是国际金融形势动荡和内地宏调加大力度的长期压力,还是新股上市、特别国债、港股直通车预期等抽走市场资金的短期利空,内地股市均不为所动,任何利空反而都成了刺激股价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内地股市的快速上涨,或许酝酿着越来越大的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