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求子图——麟吐玉书

标签:
杂谈 |
分类: 木制家具 |
http://www.cfucn.com/d/file/hmwh/d/2011-10-11/8a269b89814c49850cd784d1589e7d43.jpg
麒麟吐玉书图,为麒麟角上挂一书或麒麟口中含有一卷书。这一吉祥图案是民间常见的求子图。麟吐玉书图案,一般多见于房山墙、门楣、窗、照壁、瓷器等处。
http://www.cfucn.com/d/file/hmwh/d/2011-10-11/5f1a08e1c95549b5c5e4fd1c8d63b609.jpg
麟吐玉书玉雕
在民间传说中,麒麟与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也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传说孔子降生的当天晚上,有麒麟降临到孔府阙里人家,并吐玉书,上有“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五,徵在贤明”字样。既告众人孔子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孙,虽未居帝王之位,却有帝王之德,堪称“素王”。孔子家人将一彩绣系在角上,以示谢意。周敬王末年时,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时,竟挖出了那条当初系于麟角的彩绣。以后,人们又引申出玉书三卷,孔子精读后成为圣人。至今,在文庙、学宫中还以《麟吐玉书》为装饰,以示祥瑞降临,圣贤诞生。
http://www.cfucn.com/d/file/hmwh/d/2011-10-11/54191131cd8113769194c2b00d05d832.jpg
麟吐玉书石刻
到了元代,在巨野又有了孔子和麒麟相关的故事。《巨野县志》记载,元代至正年间,巨野有一名县尹,名字叫孔浩,是孔子的五十三代孙。他在这里做官三年后致仕,“上书请留”,把家安在这麒麟冢旁边,并且修建了春秋书院。后来因为麒麟台地地势太洼,受水患的侵扰,举家迁到县城南二十多里的吉星滩,就是今天的大义镇孔楼村。几年后,又取春秋“微言大义”之意,将春秋书院改为大义书院,每年春秋两季到麒麟台来祭祀先祖。他认为,这里不仅埋藏着一只麒麟,而且还有孔子的灵魂,所谓“先祖灵爽必栖于此”。孔子第五十五代衍公孔克坚撰写的《重修大义书院碑记》里,对这件事有祥细的叙述。现在巨野有大义镇,镇里有个孔楼村,村民绝大多数姓孔,他们都是孔子的后裔。
http://www.cfucn.com/d/file/hmwh/d/2011-10-11/450adbce3e1df02608b98f3f0e51a410.jpg
木雕·麟吐玉书
如今,在民间风俗中,麒麟是送子的瑞兽,麟吐玉书,也有祝福新人早生贵子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