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7日

http://img.dxycdn.com/dotcom/2015/11/30/28/gunrzb1x.jpg
外科、妇产科医生防护要点是什么?
在普遍性防护原则的基础上,外科医生还应注意:
(1)
对患者进行手术、穿刺、静脉切开、静脉注射和其他侵入性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实施安全防护措施;
(2) 当进行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感染性体液、粘膜的操作时应戴手套,穿隔离衣,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并戴上新的手套;
(3) 对血液有可能外溅或可能形成气溶胶时,应戴眼罩和口罩;
(4) 在操作中过程要防止被器械损伤皮肤;
(5) 尽量减少紧急情况下进行的口对口呼吸,而借助使用口器、人工呼吸用的皮球或其它辅助呼吸用具。
口腔科医生防护要点是什么?
在实施普遍性防护原则基础上还要做到:
(1) 在对患者进行口腔治疗的过程中,尽量减少血液、唾液的飞溅和产生气溶胶;
(2) 操作完毕时应对有血液或唾液污染的环境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3) 每位病人用过的器械均应经过消毒后才能重新使用,消毒的方法有用消毒液擦拭、浸泡、冲洗,高压灭菌消毒等,要注意消毒剂应保持需要的浓度,消毒时间要足够;
(4) 防止将病人口腔的液体抽入牙科机头或水管,应安装止回控制阀;
(5) 对器械难以消毒的部位如手柄把等,可用表面光洁易擦拭的材料覆盖。
护理人员防护要点是什么?
在临床服务工作中,护理人员接触艾滋病人的机会较多,日常侵入性治疗及护理操作(如注射、抽血等)也较多,因此要特别注意做好预防HIV职业暴露及医源性感染工作。
(1) 实施护理时护士需穿隔离衣,戴一次性手套。因为手是接触HIV感染的第一屏障。护理病人之后及护理另一个病人之前必须洗手。
(2) 护士操作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取得合作,对不合作的病人或污染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的二人配合,操作可尽量集中安排,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
(3) 当进行侵入性治疗及护理操作时,如手术、穿刺、注射等,要注意使用锐利针具不要误伤自己。使用注射器时,要保证针头安牢在针管上,采血后不要将注射器针套套回去。有条件的单位最好使用真空采血管及相应蝶形针具等,以保护抽血者不直接接触血液标本。用过的利器必须放到特殊的容器中。
(4) 如果手套被血液或体液污染,则必须及时更换手套或洗净手套,防止通过污染的手套将病毒传给其他病人;
(5) 用后的针具应置于坚硬的厚塑料容器内,统一消毒毁形处理。
实验室人员防护要点是什么?
(1) 实验室检测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并实施普遍性防护措施;
(2) 实验室应备有必要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
(3) 把所有标本都应看作潜在的HIV传染源;
(4) 病人的标本应放在固定的容器里,避免污染到容器外,如果泼洒出来,应尽快用消毒剂进行处理;
(5) 标本的运送均应放入有盖的容器内;
(6) 离心、搅拌、超声、吸吹标本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这些操作应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
(7) 尽量避免使用锐器,如果确实需要使用锐器,建议在使用锐器前更换两副新的手套,并小心操作,避免戳伤;
(8) 操作时如有标本、检测试剂外溅时应及时消毒;
(9) 工作结束后,在收检和消毒工作台面时应小心避免被利器损伤。
除特殊医务人员外,应怎样避免暴露发生?
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主要的接触对象是各种各样的患者,包括各类传染病患者,在治疗护理时往往会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如果不注意防护,职业暴露难以避免。
对于艾滋病,医务人员应在医疗操作中采取普遍性防护原则,才能保证工作中的安全,避免职业暴露发生。例如:
-
凡是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感染性体液时应戴口罩、手套,穿隔离衣,必要时还要戴一次性眼罩,避免污染的体液溅到眼睛里;
-
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口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
-
不要用戴着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
治疗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包括注射器、移液器、试管、手套、隔离衣等;
-
用后的污物必须进行及时统一的消毒处理,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另外,对于眼科、窥镜操作人员、尸检人员等。
(1)
眼科直接接触病人眼睛的器械要经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
(2) 进行内窥镜检查、动脉造影和透析操作时,要戴手套,穿隔离衣,用过的各类器械要消毒;
(3)对尸体做病理解剖或处理病人遗体时,要戴手套,穿一次性隔离衣,必要时应戴眼罩和口罩,注意防止被流出的血液、体液污染,完毕后将隔离衣和其他污物一同处理。
警务人员防护要点是什么?
警务人员在执行任务例如抓捕嫌疑犯、搜身等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皮肤黏膜破损、被对方针刺、刀割伤等,同时又接触到对方HIV感染的血液的情况,因此也有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为此,警务人员应该具有艾滋病基本知识、自我防护意识和技能,具体做法有:
(1) 了解艾滋病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持正确态度,在日常工作中既不能过度恐惧,以为一碰就传染艾滋病,也不能无所谓,不注意;
(2) 工作中应注意采取一些可以保护自已不被对方刺伤,或避免直接接触工作对象血液的方法。尤其在接触对象是吸毒者、非法卖血者等可能是HIV感染者时,要特别做好自我防护工作,例如戴手套,小心搜身或检查对方衣物等;
(3) 一旦发生意外刺伤等职业暴露,应争取现场进行紧急局部处理,如用肥皂和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轻轻挤出血液,清洗、消毒及包扎伤口。并立即向单位负责人和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报告以及请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确定是否进行药物预防等。
责任编辑:初洋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123rf.com.cn
参考文献: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