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年09月14日

(2017-09-14 17:43:39)

http://img.dxycdn.com/dotcom/2015/08/13/27/wu8y2riq.jpg

哪些人可以献血?

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健康,《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中规定献血者必须做下列体格检查: 

  1. 核对年龄:适合献血的年龄是 18~55 周岁。 

  2. 体重:男性不低于 50 公斤,女性不低于 45 公斤。 

  3. 血压:收缩压 90~140 mmHg;舒张压  60~90 mmHg,脉压差大于 30 mmHg。 

  4. 脉搏:每分钟 60~100 次,高度耐力的运动员每分钟 50~l00 次。 

  5. 体温正常。 

  6.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以上。 

  7. 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8. 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9. 四肢无严重残疾,关节无红肿及功能障碍。 

  10. 胸部:心肺正常。 

  11. 腹部:正常,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http://img.dxycdn.com/dotcom/2015/08/13/29/9v92dqgu.jpg

献血前应做哪些准备? 

不紧张,不服药,不饮酒,多睡眠,少摄入脂肪。

献血后如何保护针眼?

  1. 献血后应用消毒棉球盖好穿刺孔,以胶布固定,并用3个手指顺静脉走向压迫针眼5分钟。 

  2. 检查穿刺孔部位有无渗血或出血,如有出血应抬高手臂并继续压迫局部。 

  3. 为保护好穿刺孔不受感染,至少在 4 小时内不要取去穿刺孔上的敷料。 

  4. 针眼处 1~2 天内不沾水。

伤者怎样配合医生? 

输血前应由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决定输哪种成分血或血制品和输血的量。

伤者应该如实告诉医生自己的病史,如以前是否输过血,有什么反应,自己是什么血型,Rh 阴性还是阳性。

有生育史的妇女,如孩子在出生一周内发生严重黄疸、贫血(可能因母胎免疫,母亲体内产生针对孩子红细胞的血型抗体,可使婴儿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母亲在输血前还要做 ABO 血型以外抗体的检查,以确保母亲输血时的安全。

提倡输成分血或血制品,科学合理和安全有效地输血。

http://img.dxycdn.com/dotcom/2015/08/13/30/u2w0vcbc.jpg

亲属间输血安全吗? 

有人认为病人输用亲属的血液最安全,事实上并非如此。

从某种程度上讲,亲属间(如父母与子女)输血后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危险性比非亲属间输血的危险性要大的多。 

移植物抗宿主病在输血或者骨髓(或造血干细胞)时容易发生,是一种外来的、有免疫活性的细胞对受血者的器官、系统产生免疫攻击,可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多个器官系统如皮肤、胃肠、肝脏、肾脏都可以受到侵袭,死亡率较高。预防这个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输血尽量不输新鲜血

  1. 新鲜血各种成分抗原性强,容易引起输血反应。 

  2. 有大量存活淋巴细胞,这些活的淋巴细胞会增加受血者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危险。 

  3. 有一些传染病,比如梅毒,梅毒螺旋体在体外 4 ℃ 可生存 3 天,因而 3 天内的血液尚有传染梅毒的可能,超过 3 天的血反而安全。 

  4. 如输血目的是补充血小板、粒细胞,12 小时以内的血才算新鲜,但所含血小板、粒细胞不纯、不浓,达不到治疗量效果。

因而,输新鲜血弊大利小,不主张输用。 

输成分血有什么好处? 

  1. 对病情需要选择,缺什么输什么,提高治疗效果。在这次事件中,烧伤患者最多,他们一般需要输血浆等。 

  2. 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安全性。因为输入不需要的血液成分不仅是浪费,而且可引发输血不良反应。 

  3. 便于保存,使用方便。不同的血液成分可以有不同的保存方式,长期的如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物可以保存 1 年,短期的如血小板可以在特殊技术下保存 3~5 天随时可用。 

  4. 一血多用,节省血源。血液来自健康人的无私贡献,是宝贵的资源,将一袋血分成各种成分就可派多种用途,治疗多个患者。如某市每年献血 35 万单位,而制成成分血即有 70~100 万单位。 

  5. 减少输血传染病。由于血液中一些致病因子多藏在白细胞、冷沉淀和凝血因子等制品中,大多数输血患者并不需要这些成分。

参考内容:

浙江省血液中心官方网页:http://www.zjb.org.cn/

责任编辑:猫羯座

该文章独家授权丁香园使用,拒绝其它任何形式的转载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7年09月13日
后一篇:2017年09月15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