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30日

近期新华社发表了一篇名为《谣言背后的黑色产业链》的文章,揭露了造谣赚钱的黑幕。
据说,一万粉丝的微信号转发一条食品安全谣言的价格为 150~300 元,个人转发一次可以获得 5 毛钱。
今天丁香医生挑选了近期 5 大谣言,大家都看看吧,千万别上当。
空心菜是「毒中之王」?
图片来源:微信截图
较真地说,几乎任何蔬菜都能检查出重金属和农药。(除了不需要打农药的)
但问题是,检出 ≠ 有害,如果这些残留物的量本来就不超标,那么也就用不着纠结如何去除了。
况且,正规渠道销售的空心菜都是规范化生产的,极少有农残超标。
如果对「正规渠道」这四个字都不放心的话,那丁香医生也没有办法了。
尖头番茄
是激素催熟的毒番茄?
图片来源:微信截图
谣言里说的「尖头番茄」「带尖番茄」,就是下图所示的样子: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这种番茄就是「畸形果」,通俗点说,这些番茄只是先天畸形、长得更有个性而已。
不过它们长成这样也不是自愿的,像光照不足、浇水不够……很多原因都会导致畸形,但归根结底人家还是正经果实,无毒无害。
聪明的读者可能已经看出来了:
培养尖头番茄根本不用花钱嘛,当然也犯不着去用激素催熟啦。
没错,能正常成熟的番茄就是好番茄,只要没烂,大家就可以放心买放心吃。
如果你非要「以貌取果」,只买长相优秀的番茄,那丁当也没意见,毕竟谁不喜欢好看的东西呢……
香蕉泡过甲醛,有毒?
图片来源:微信截图
传言说香蕉采摘后都是泡在甲醛里的,人吃了会中毒。
其实香蕉是种比较特别的水果,因为采摘之后呼吸作用非常旺盛,会自己催熟自己,很容易变黑腐烂,所以摘下来之后,除非是就近销售,否则必须得「泡一泡」。
不过,泡的是香蕉的保鲜剂,也就是这个传言中说的「乳白色不明液体」,并不是甲醛。
其实,甲醛也很冤枉,因为它既不能作为食物保鲜用,气味又很大,不用凑近都能闻出来。
要是真的泡了甲醛谁会买?商家也没这么蠢吧?
荔枝泡了药水也有毒?
图片来源:微信截图
这个谣言来自某幼儿园的一则通知:
图片来源:网络
虽然黑板上的字挺工整,但这些话真的是——胡说八道。
和前面说的香蕉一样,荔枝也非常容易坏,所以采摘后一样要用保鲜剂浸泡清洗。
常见的荔枝杀菌保鲜剂有抑霉唑、咪鲜安、噻菌灵等,它们的毒性都不高。只要合理使用,就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至于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患者的粪便、体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物品而感染。
像幼儿园之类的地方,有很多小朋友聚集在一起,所以容易发生手足口病的流行。
对付手足口病,最重要的是通过勤洗手、勤通风、吃熟食来预防,真的没必要赖在荔枝头上。
化了又冻的雪糕有「毒蛋白」?
图片来源:微信截图
「可溶性毒蛋白」看起来很吓人,但丁当查遍了各种资料也没发现这个词(可溶性蛋白质倒是存在),不得不佩服造谣者的编瞎话能力。
退一步讲,如果冷藏环境本身就不安全,温度不够低,还有大量有害菌,化了再冻回去的雪糕当然不能吃,但这也和「毒蛋白」没有一毛钱关系。
只要买的雪糕在保质期内,包装没有没有破损,就不用担心。
不过,很多雪糕融化之后再冻回去卖相太差了,让人没有食欲,丁香医生建议大家还是选择形状完好、没有缺胳膊少腿的雪糕。
其实看到转发谣言都明码标价时,丁香医生陷入了沉思……
团伙作案有利可图能理解,但一个人转发一条谣言才这么点钱,丁香医生不禁扶了扶眼镜:
难道你们的智商和尊严,就值 5
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