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地震中的精神科:一个也不能少(精神科医生日记)
丁香园网友 fly1234567
5月14日:
这次地震我们绵阳也有感应,城区附近就死了近百人,发生地震第一天我在上班路上。才到医院,就发生地震,人都蒙了,急诊科一阵混乱。
我在精神科虽然没有在抢救前线,空气也很紧张。我们科那些人很骚动一个劲往外跑,而且精神症状有的活化兴奋冲动,我们要看着他们一个也不能少,而且痴呆病人,啥也不知道,你背她还被掐,我们医生护士轮班倒,守着80多跟病人,管他们吃喝拉撒,复清点人数,跟着他们上厕所,处理躁动病人,就是我们这几天做的。
这是我们主要工作,还有个老年人慢阻肺急发了,一边输液,一边吸氧,好像是个肺性脑病,随时有生命危险。
临时棚子人多气闷,吃得也是病人吃完了剩下的。前几天就天天稀饭馒头,因为停气只有架口大锅煮稀饭,根本就没有干饭吃,更别说肉了。
5月15日:
我今天在精神科值班,昨晚收了个病人在灾民聚集的体育场突然精神不正常,开始打人,乱说,最后无条件收入我们科,以前遇到三无病人是给1800元费用,现在收一个记帐为一万元,而且今天还收个病人,是从家里废墟里挖出来精神异常的。还有个躁狂病人这几天睡不着怕犯病,今天来开药,说是从北川一个镇来的,距离县城有一定距离,所以一家人都没有死,还有一个95岁的老奶奶都背出来了。我们听了都很开心,不过他说家里去年花20万修的楼房毁了,还说现在北川根本不是个重建家园的地方,但是说起他们家没有人员伤亡,表情也是愉快的。我们都祝福他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我们科室收了两个急性应激障碍的病人,看来除了救他们的命外,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还是必要的,我以前认识的泰国同仁,他们在海啸中的心理危机干预很出色,这次他们主动发邮件问我是否平安,我问他们索要了海啸时的工作策略,希望可以尽快拿到翻译了放在园子里,给到了前线的工作人员一些帮助,其实在救出他们时,简单的心理安慰都是有用的。
5月16日:
我们科的精神病人多数是老年人,最老的有八十多岁,躲避余震多数要人扶,背,甚至还要几个人抬,除了我们科室的医护人员,
那些护工也是很辛苦。而且就是感到剧烈的余震,他们也是不顾个人安危背这病人撤离,连我们护士长都说他们平时唧唧喳喳的很难管理,但是现在到处跑叫停下来都闲不住,真的很不错。有个女陪伴她扶着一个可以走的痴呆病人逃出来,但是还惦记着留在病房的另一个完全不能走的痴呆病人,急得哭,说这是个活生生的命啊,当看见我们的另一个男护工把他背出来大家才松口气,平凡的人也可以有不平凡的举动。
看电视里茂县的民工在回乡途中帮助抬伤员,我想起了我妈妈,她也在震区,而且需要血液透析,而她的医生为了她们几十个病人可以保持透析,给院长签了生死状,在地震后第二天就继续透析。所以我现在坚守自己的岗位也是应该的,我妈妈说家里没事,但是没有回家谁知他们说的是真是假,希望他们平安吧,晚上给我们这里儿科的孤儿买了点零食蛋糕,现在在家里把库存的一点排骨炖成汤,明天给他们送去,我想要是我父母真的受灾了应该有很多的人也会给他们送吃的吧。
5月17日:
让我很沮丧的一个消息是那个温总理为其让路紧急送往医院救治的三岁女孩子被截肢了,她的父母把她压在身下,但都死了,而她还那么小,以后的路怎么走?其实已经有很多的人去看望她了,但是怕感染被挡在门外,而我今天有幸可以去看她,准备把我堂妹送给我女儿的一个新的小熊送给她。既然以后不能有妈妈抱着睡了,那么还有小熊可以抱抱。发短信告诉堂妹,她连发了两个好的好的。
今天湘雅的专家带了个队给我们的医生进行培训,他们的热情很高,一来就要到现场。今天下班我准备回家到了医院门口,看见很多人在卸华仁药业捐的药物,一大卡车,由志愿者排了长长的队传递,看着他们越来越慢的速度,我也加入进去,过了一会儿想起老公说要下来了,该给他打个电话告诉我在那里,结果一抬头发现他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真凑巧。
其实除了志愿者,还有街上的路人,一些打工的人群都志愿加入了搬运队伍中。我们医院一个退休的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大约有六十六七岁也加入了,而且有个老太婆我看她年纪大了就阻止她,结果她说那个老大爷行,我也行。我椎间盘突出只有靠在后面点没有敢过度弯腰,不过腰还是有点疼,卸完东西我就去听课了,现在回家了好好睡睡,明天跟专家去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