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京剧---《春闺梦》赏析
(2013-07-24 18:01:24)
标签:
春闺梦杜甫陈陶经典唱词拍案叫绝杂谈 |
分类: 精彩戏评 |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京剧《春闺梦》是大师程砚秋于1931年编创的剧目。剧情描写东汉末年内战频仍,百姓王恢、李信、赵克奴三人被强征入伍,王恢与赵克奴不幸战死,李信逃回家中。王恢新婚即别的妻子张氏不知王的死讯,终日在家伫盼,不觉积思成梦。梦见王恢解甲归来,张氏又是欢喜,又是嗔怨。倏忽间战鼓惊天,乱兵杂沓,尽都是一些血肉骷髅,吓得张氏蓦地惊醒,才知都是梦境。 《春闺梦》是根据唐代诗人杜甫的《新婚别》及陈陶《陇西行》的诗意编成的。“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人生四喜之一的“洞房花烛夜”该是多么幸福的时刻,然而幸福之后长久的别离又是多么让人伤心和无奈。“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则不止是伤心无奈,而是凄惨和无望了。 《春闺梦》也是程派代表剧目之一,婉转幽咽的优美唱腔自不必提,张氏梦见王恢归来时几段经典唱词也让人拍案叫绝。 可怜负弩充前阵, 历尽风霜万苦辛; 饥寒饱暖无人问, 独自眠餐独自行! 可曾身体受伤损?是否烽烟屡受惊?----这是乍见时嘘寒问暖; 门环偶响疑投信, 市语微哗虑变生; 因何一去无音信? 不管我家中肠断的人!毕竟男人多薄幸, 误人两字是功名; 甜言蜜语真好听, 谁知都是假恩情。---这是由思念转为嗔怨; 你回家也算得重圆破镜, 休再要觅封侯辜负香衾; 粗茶饭还胜那黄金斗印, 愿此生常相守怜我怜卿。---这是由嗔怨转为欣喜,表达美好的愿望。 今日等来明日等, 那堪消息更沉沉; 明知梦境无凭准, 无聊还向梦中寻。---这是梦醒后失落的心情。 知道亲人死去,固然会引起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而张氏,一年音讯杳然,征人已变成枯骨,她却还在梦境之中与他相见,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难和不幸早已降临到身上,她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摧毁给你看。站在戏外的我们,看着戏中人的无望与挣扎,怎不心生感叹。 很多人不喜欢京剧,觉得京剧情节拖沓,几句唱词哼哼唧唧唱个没完,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京剧才是浓缩的精华。君不见,舞台上,一张桌子就是一座山,一条鞭子就是一匹马,两面旗子就是一辆车,几个小兵就是千军万马。更不要说那些精美的头饰和服装,优美的舞蹈和唱腔了。 《春闺梦》糅合了古典诗歌的意境和京剧唱腔的优美。剧中旦角张氏细腻的表演,把欣喜,嗔怨,娇羞,失落等种种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小生王恢虽然唱腔不多,跟旦角的配合却非常默契,两人在梦中既欣且喜软语温存,水袖轻扬载歌载舞,很有美感。 京剧之所以被称为国粹,是因为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戏剧一路发展下来传承至今,已经具有了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代表意义。比如一看到红色脸谱,就想到关公的忠义,一看到白色脸谱,就想到曹操的奸诈,一看到丑角鼻子上的白色斑块,就想到戏剧的创始人唐明皇。。 一个娇羞的眼神儿,胜过了时下电视剧中床上的翻滚;两小时之内上演的一场悲欢离合,胜过了动辄三五十集的长篇大论;戏以载道劝人向善,胜过了冗长繁复不知所云。如果能静下心来欣赏一下,你会发现京剧真的很美,你一定会爱上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