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麟囊》中的“奇珍异宝" ——感悟京剧《锁麟囊》

标签:
锁麟囊感悟杂谈 |
分类: 精彩戏评 |
有幸在梅兰芳大剧院再一次观摩了京剧《锁麟囊》,不觉又有新的感受。其实在这之前我曾经以各种形式接触过此剧,先是到学校资料室买来剧本,做如饥似渴状用一节课的时间看完,觉得唱词写得很典雅,也极富人生哲理,其后便迫不及待地找来赵荣琛、李世济、新艳秋等程派名家的碟片来看,还看过我系的学弟、学妹们作为业余演员上演的搞笑版《锁麟囊》等等,为什么在众多的传统剧目中我会如此地钟爱《锁麟囊》?开始时仅仅因这戏里的故事是发生在我的老家山东蓬莱(古时称登州),薛湘灵和我一样是个山东姑娘,她善良、慷慨、充满爱心……有着孔孟之乡的智慧、娴雅之气,她集合了山东这片热土上千千万万女性的优点。至于后来对它的爱则是多方面的,比如它是由翁偶虹老先生编写的,集程派艺之大成,也是程先生一生的最爱。我今生最爱程派,当然更爱程先生,他的最爱我岂能不爱之!
说一点《锁麟囊》的陈年旧事,据说当年在上海,程砚秋先生与梅兰芳先生唱对台,他最后就是靠这出戏稍胜一筹。解放后,程先生一心要把《锁麟囊》拍成电影,可惜未能通过当时戏改局的审查,因而改拍了《荒山泪》,这也是程先生留下的唯一影像资料,至为珍贵。程先生临终前还是念念不忘《锁麟囊》的解禁,被断然拒绝后郁郁而终,留下了千古遗憾!程腔遗韵,荡气回肠,如今《锁麟囊》依然是最受广大戏迷喜爱的剧目,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程派艺术,先生九泉之下应感欣慰。
http://s16/mw690/83de40ddxd1d339fbb05f&690——感悟京剧《锁麟囊》" TITLE="《锁麟囊》中的“奇珍异宝"
囊中“宝贝”之一:典雅不避俚俗,具有戏剧张力
通常来说戏剧作品中都会出现善与恶的较量,对与错的抗衡,这样也就产生了矛盾冲突,这样的一部戏才会有张力,才会拉动人的好奇心,剧情才会吸引人。但在《锁麟囊》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好人恶人之分,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看不到什么激烈的戏剧冲突。由此看来翁程二位先生的戏剧艺术观念相当富于前瞻性和“现代感”,没有简单袭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模式。而是经由道德评判上升到审美评判层次,让观众超越一般的道德说教直接进入对人物塑造与形式美感的欣赏中去。当然先生们也注意到了问题的另一方面,即就这样一路演下去,想必“薛湘灵”再怎么去卖力唱,唱腔再怎么“绕梁三日余声不绝”,观众也会有审美疲劳的,为什么?这就如同吃饭,饭菜要有荤素搭配才能不腻烦,琵琶弹拨时要有高低不同、错落有致的音调,这样弹奏起来才好听。因此,老先生们的高明之处在于,《锁麟囊》中除了端庄典雅的薛湘灵、赵守贞外,还加入了多个丑角做陪衬,在这种庄谐对比角色互动中才能达致雅俗共赏。薛湘灵的念白总是字字珠玑,韵味无穷,而“势利眼”们、胡婆、梅香、碧玉如同当代我们网上论坛中的灌水般的现代语言很是有趣。“势利眼”们一起登场,他们就象群口相声一样,你来我往的语锋泛着冷幽默。剧中女主角薛湘灵的语言是那种节奏感强、富有韵律感的韵白,而“势利眼”们、胡婆、梅香所用的是与日常生活很接近的京白。比如:第二场中的一雅一俗的对话:
薛湘灵:转来,转来!
梅
薛湘灵:鸳鸯要五色,彩羽透清波,莫绣鞋尖处,提防走路磨。
梅
在主仆二人的典雅与俚俗的语言对比中观众会觉得轻松些,俚俗、生活化的语言更接近观众的现时生活,觉得既亲切又活泼。这便是错落有致的一方面。
剧中第五场,赵守贞的父亲赵禄寒,他的名字和命运出奇的相似——企图蟾宫折桂而屡踬场屋,以致赤贫如洗,寒酸不堪。但他毕竟是个读书人,因此他用的也是韵白,下面是他和梅香的一段对话,有趣,颇有戏剧张力。
梅
赵禄寒:呀呸!
梅
赵禄寒:你避你的雨,……她哭与不哭,与你什么相干?
梅
剧中与之相似的对话还有不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倒是由此想到了台湾学者唐文标先生对中国戏剧“道德剧也就是娱乐剧”的著名判断,看来翁程二位先生是深得中国戏曲妙谛而在此基础上有所创造和超越的!
http://s11/mw690/83de40ddxd1d337778cfa&690——感悟京剧《锁麟囊》" TITLE="《锁麟囊》中的“奇珍异宝"
囊中“宝贝”之二:警世经典唱词,传达人性之美
在主人公的身世变迁中戏剧已显张力,通过挖掘人性的价值,通过“追魂摄魄”地勾画湘灵的人性之美,这应该是《锁麟囊》这部程派当家戏之所以长盛不衰的秘密。
春秋亭避雨那场,轿子里的薛湘灵听到赵守贞的哭声说了几句耐人寻味的话:“……此时却又明白了,世上何尝尽富豪,也有饥寒悲怀抱,也有失意痛哭嚎啕”,也许正是因为这句话,在日后改变了她的命运,因为她把一场雨中无意的相逢当成了一种责任,而没有听梅香的话,说咱们轿子里的薛湘灵把母亲送她的嫁妆——那件母亲用来保佑她的早降麟儿的锁麟囊连同里面的奇珍异宝都送给了赵守贞。薛湘灵是让人感动的,因为她对人生中与他人偶然的一次相逢,却投注了情感与财富。
“人情冷暖非天造,何不移动半分毫,我正不足她正少,她为饥寒我为娇,分我一只珊瑚宝,安她半世凤凰巢。”这句经典唱词勾画出湘灵仗义疏财的美好心灵,她作为一个娇生惯养,而又知书答礼的富家小姐能够对世事有足够的清醒认识实在是难能可贵,“我正不足她正少”是说虽然自己享有荣华富贵和父母的万般宠爱但自己还是嫌不够,而赵守贞却是一无所有,不如就分点财富给她,让她安下半生的安稳的家庭生活,正所谓积德才生玉树苗!
幸福的时候总觉得不够,想要更多,就像薛湘灵在出嫁前,对绣鞋的要求是:“鸳鸯要两只,一只戏水的,一只会飞的”还要“莫绣鞋尖上,提防走路磨”。在那个年代,当一个女子对于生活的要求已经细致到了鞋尖上,是对排场和奢华的追求,而谁又能想到几年之后自己竟然会沦作了他人奴仆。身上穿破衣烂衫,回忆起当年的繁华当然心酸,下面这段唱词是薛湘灵的在卢府作保姆,误把卢府公子当成自己儿子时所唱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振作精神,不辞劳辛,早悟兰因。” 人的通病就是在幸福的时候不知珍惜,往往在失意之后才会后悔,才会反省。这次厄运还使湘灵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审视,她觉得自己应该去掉娇气的小姐脾气,在困顿的环境下应该有所改变,要换个心态,不要留恋过去的种种,要振作精神,不怕辛苦地活下去,在这句唱词里可以看出她是个有自知之明的女子,当然也可视作人生的励志篇让我们来学习吧。
“休将往事存心上,为人心地须善良!得知己,齐欢畅,结金兰,诉衷肠;待等来年禾场上,把酒共谢锁麟囊。”这段唱词也表明,这部戏到后来也不是宣扬报恩,而是颂扬人性美。湘灵在极端不幸之中再一次发现“人性善良”的标记——锁麟囊,并要所有人来体验感怀这一动人的时刻,这一刻是令人神魂震撼的一刻,充满了戏剧张力。这一幕中变换的是人生的际遇,心中的悲喜,不变的是内心的善良,只有这种爱才能使人承受住生活的磨难,使人性的价值在人生的磨砺中历久常新,光彩重现,如果这样理解《锁麟囊》,它就不是一个老套的宣传旧社会报恩思想的传统戏,而是包含了翁偶虹、程砚秋二位先生对于人生、人性思考的一本心血之作。尤其是在战火纷飞的1940年,还如此动情地歌唱人性之美,就显得弥足珍贵,令人钦佩,同时也显示出二位先生在那一时代的一种道义担当和艺术良知!
http://s10/mw690/83de40ddxd1d33480a6a9&690——感悟京剧《锁麟囊》" TITLE="《锁麟囊》中的“奇珍异宝"
囊中“宝贝”之三:声腔沉雄婉转,令人荡气回肠
《锁麟囊》是部比较典型的青衣戏。相信很多人看过那部根据毕飞宇的小说改编的由徐帆和傅彪主演的电视剧《青衣》吧?,青衣这个行当很难唱,有人说“五十年才出一个好青衣”,而不像花旦那样只要俏皮漂亮就好了,电视剧里徐帆在剧中扮演的嫦娥,她的唱腔便是程派,声音是就是那种低回婉转、若断若续、幽咽绵长,却又极富张力和穿透力,又好像是声音拎着的,却毫不轻浮,反而韵味更足,有一种沉郁的美,“绕梁三日余音不绝”是对程派唱腔的赞誉。如果您看腻了进口大片,厌烦了摇滚,讨厌了温吞水一般的电视剧,那么不妨沏上一杯香茶,来听听《锁麟囊》,一颗浮躁不安的心瞬间也许就会安静下来。
《锁麟囊》的美体现在它的念白之妙,唱腔之美,唱词之雅,但这些最终是为了传达人物的人性之美。用燕窝鱼翅做出的美味不算“掌勺”者水平高超,用青菜豆腐烹出珍馐之味才算是厨艺不凡,《锁麟囊》的唱词有一种朴素的华美,沉郁的气质却能彰显出它的沉稳与大气,最重要的是它所折射的朴素的人生哲理,使生活在这个芸芸众生中的或得意或失意的个体生命能有清醒的意识,人生的境遇不会总是恒定不变的,《锁麟囊》中的故事便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那就是“我知道铁富贵一生享定,又谁知福祸事顷刻分明……”这种“天有不测风云”的深刻的命运感和沧桑感经由艺术传达,会时时警醒世人,在这不乏浮躁而又浮华的当下,我们当怀着敬畏和感恩之心来生活,来与人为善地对待身边的一切,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帮助处于不幸中的人们,多投以“木桃”而不期望回报……正是这种对人性美的深入开掘和彰显,使我们在《锁》剧形式美的深厚积淀中,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与艺术的巨大穿透力及其历久弥新的现实启迪意义!我想,这当是《锁》剧能深入人心而久演不衰的艺术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