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散记——《纪念京剧程派艺术家王吟秋先生演唱会》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京剧新闻 |
来源:
十月的北京天高气爽。
十月的北京将要举办《纪念京剧程派艺术家王吟秋先生演唱会》。
今年十月是京剧程派艺术家王吟秋先生逝世5
周年的日子。年初迟小秋程派艺术网站就有意在十月举办一场“纪念王吟秋先生”的演出,一次到马玉琪老师家里去吊嗓子说起此事,马老师听后立即说:“应该对你的师父有个纪念和追思,我参加,算我一份。”在迟小秋程派网站和马玉琪老师的大力赞助和支持下,由我来策划这台演唱会,十月四日终于成功举办了《纪念京剧程派艺术家王吟秋先生演唱会》。
演唱会的下午,宣武区少年宫春辉剧场门前热闹非凡,十二点就有观众陆续入场,北京京剧院、程派名家张曼玲送来了鲜花花篮,剧场门口和舞台摆满了鲜花。嘉宾程永江先生第一个到场,刘雪涛、于玉蘅、熊承旭、吴吟秋、刘长瑜、冯志孝、肖润德、李长春、李元春、李韵秋等30
多位嘉宾陆续来了;北京京剧院院长王玉珍,副院长陆翱,二团团长李师友,原来老二团的书记魏光明和王吟秋先生合作过的老演员也来了。观众来自四面八方,除北京观众外,部分从天津、沈阳、河北远道而来,观众达到300
人左右。
【王玉珍院长、迟小秋和北京京剧院的老艺术家、票友】
【刘雪涛先生在签到】
【李元春、刘雪涛、常建忠、王玉珍】
【李典、迟小秋、李韵秋】
【李韵秋、李元春、李典】
1
:30
演唱会开始,迟小秋讲话缅怀和追思了王吟秋先生的艺术和为人,并对李典、马玉琪先生表示感谢,对到会的嘉宾和观众表示深深地谢意和欢迎。
【迟小秋在讲话】
演唱会4
:30
结束,三个小时的演唱在观众的好评和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京剧表演艺术家毕谷云先生从上海发来了祝贺的礼仪电报,祝演出成功;
【张继安在宣读毕谷云先生的电报】
北京青年画家周斌杰赠送了他画的《锁麟囊》;
【周斌杰作《锁麟囊》】
书法家刘佐仁先生赠送了“花好月圆人长寿”的字幅;脸谱大家傅学斌先生也赠送了作品。
胡俊
来自浙江的衢州,他带给大家的是《荒山泪-夜织》一场的4句【西皮慢板】,原来说好要彩唱,但由于时间关系,变成了清唱,还只唱4句慢板,他毫无怨言,使我深受感动。
李国刚
来自北国吉林,酷爱程派艺术,在家乡经常登台演出,这次带给大家的是《锁麟囊》二黄唱段。
刘周舟
是来自上海的23岁的小伙子,学习程派艺术才2年,但唱得清丽悦耳,他演唱的《碧玉簪》受到好评。
阎珑
来自天津,在天津就小有名气,今年1月央视过把瘾栏目做的《锁麟囊》专题他是其中的一个薛湘灵。他演唱的《鸳鸯冢》带给了观众美好的享受。
钱丽敏
来自北京的名票,和琴师钟长江是伉俪,夫拉妻唱,唱得中规中矩,托得严丝合缝。
井存良
来自河北廊坊,大家对他并不陌生,2001年央视票友大赛获得金奖,那是的他初出茅庐,还没有体味到程派的三味,如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他唱的《春闺梦-南梆子》赢得了阵阵掌声。
李少敏
练杂技出身,退休后唱京剧,但唱的不是夫君吴吟秋的青衣花旦,而是阳刚的老生,少敏大姐韵味纯厚,他的一段《托兆》掀起了又一个剧场高潮。
孙长军
俗话说:“救场如救火”,王永斌快上了,妆还没有扮好,我正在着急,忽然看到远从天津而来的孙长军在后台转悠,我一把抓住他,让他给垫一段《锁麟囊-春秋亭》,孙长军二话没说,连口水全没有顾喝就上场了,在这里对孙长军再一次表示深深的谢意!
唐林海
上海的程派资深票友,一曲《梅妃》带给了观众极高的艺术享受,观众给他的细腻幽怨的唱所打动,不愧是上海的程派翘楚。
王永斌
全国名票,对程派痴迷沉浸,你看俊美的扮相,华丽的服装,给人以美的享受,您知道吗?这身行头是特意为《文姬归汉-荒原寒日》这场做的,上午才取来,下午一出台来个满堂好。
张淑华
天津和平杯第四届“十大名票”,来自河南。曾受过王吟秋先生先生的教诲。为这次演出,他来北京2次,求师访友,精益求精。一段《文姬归汉-行路》把观众带到茫茫荒原,似乎让观众体味到黄沙漫漫,衰草低迷和悲声恸地的马嘶。
游叶
来自浙江杭州的青年书法家、篆刻家。悟性极高,除去程派外还能唱其他流派和老生,东北人的豪放铸就了他特性,对朋友真诚,对艺术认真。2005年十月也是在北京,也是这段《文姬归汉-胡笳十四拍》,边唱边书写,也成了一段佳话。此次的演唱更是把蔡文姬思夫念子的情感演绎到了极致。
白迎菊
白迎菊是程砚秋先生的鼓师白登云先生的女儿,自小受熏陶,但开口唱京剧是退休后近几年的事情,出口不凡,深得程派三味。她为人热心爽快,现在和中国京剧院高暇办起了水平很高的文采阁程派票房。一段《文姬归汉-见坟台》情感真挚催人泪下,把观众带入祭拜青冢缅怀昭君的境地。
节前约大维4号傍我《武家坡》对口,大维早早来到后台,我们简单地对了一下,原来和他唱过,彼此心里全有底。大维是赵荣琛先生的公子,杨派老生那是顶呱呱的,他师从叶蓬,云遮月的嗓音颇有韵味和魅力。听后来观众说,他一张口许多人这个赞呀!下来喝酒时他直给我道歉,说他的调门低压着我了。大维别人不了解他,以为他多牛x,其实是个很好接触的人。记得我们最早接触是1992年,那时我有专车,他、我、戏校的姚利还有于鹏程一起到天津玩了二天,以后全忙就很少在碰面。昨天又在一起吃饭喝酒,他还真想也为发扬程派艺术做一些事情,这可是好事情。我倒是希望有能力的人全为发扬和继承程派艺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温如华
京剧名家。他本工小生却以张派青衣享誉菊坛。此次演唱会他作了许多的工作,帮助和戏校接洽底包和服装道具的事情,还帮助请一些名家。在演唱会上反串一段《春闺梦》的“一霎时顿觉得身躯寒冷”把剧场的气氛带的更热。他对戏很下功夫研究,还擅长设计唱腔,京剧《牡丹亭》就是出自他的创作。周六他在松鹤酒店请我们吃自助餐,哈哈,千万别忘了!呵呵!
马玉琪
马玉琪先生今年已经69
岁,但宝刀不老,演出了《贺后骂殿》。这出戏不好唱,但马先生演来游刃有余。这出《骂殿》是赵荣琛先生在香港亲授给马先生的,王吟秋先生也给马先生说了不同的路子。马先生在戏校和肖润德、刘长瑜等是同班同学,61
年拜在叶盛兰名下,在辽宁鞍山京剧团工作。那时和童祥苓、张楠云、沙淑英等合作,演出机会多多。由于从小受家庭影响,酷爱古玩字画,他的姨夫是天津的大收藏家,文革后期去了香港又到台湾,一边演戏一边捣鼓古玩字画,以古玩养京剧。在香港开始小生青衣二门抱,经常和魏海敏等演员合作。90
年代中后期回到北京,现在每天画画不缀,家里养的许多小动物,狗4只,孔雀2只,八哥2只,珍珠鸟2
只,还有几只鸡等等。院子象一个花园,种着果树和许多名贵花卉。他的嗓音清亮穿透力强,快70 的人了二黄还唱 E 的调门,可我的西皮还是经常唱降 E
。演唱会第二天我给马先生打电话道个乏,马先生高兴的说:“没事,这不算什么。”我说:“您趁着能唱在唱几出呀。”马先生高兴的说:“你策划呀。”我说:“你来个双出怎么样?”马先生说:“好呀,前《朱痕记》后和温如华唱《姑嫂英雄》。”我说
:“好,等我去您那里,好好聊聊,策划策划。”让我们期待马先生的双出。
钟长江
这次演唱会的成功钟长江功不可没。从策划开始他就参与进来,并出谋划策,跑前跑后,租剧场/组织乐队,省了我许多心。他的琴艺现在与日俱增,毕竟受过他们家老爷子钟世璋的真传,有些程派的弓法和技巧他应该是知道最多的。他也曾荒废过琴艺,所幸如今已经是浪子回头。昨天大维、江子等几个朋友一起吃酒,大家向齐心尽力发扬和继承程派艺术真是大好事。希望江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