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成长印记 |
我的女儿童童终于迈出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这几天,她都是高高兴兴去幼儿园的,我这个做妈妈的感到无比欣慰。而我将在明天结束全职妈妈的生涯,开始我新的人生。很幸运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我也终于可以向家人交上这份令我比较满意的答卷——我的女儿,这三年我真的把她照顾的很好。
大家都明白,全职妈妈照顾孩子有很有利的一面,当初和童童爸做这个决定有我们自己的考虑,我认为我能把孩子照顾得很好,这个“照顾”包括身体、智力和情感上的培养。因为我有精力带她上早教课,有精力带她锻炼体能,包括身体协调性的锻炼,包括游泳,有精力带她开阔视野,而不是只在小区里晒晒太阳。所以老师普遍认为童童的身体协调性很好,大运动很不错。更可贵的是,童童的音准、节奏感很棒,结合亲子老师的意见,我们给童童报了幼儿园的奥夫音乐外教特色班。
分离焦虑的问题,是个正常的过程,但也必须要解决。全职妈妈带孩子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孩子过于依赖妈妈,不能独立。最开始我们问过童童,想上幼儿园吗?童童说不想,因为幼儿园里没有妈妈,当时我的心一沉,觉得是时候锻炼她了。先从独立睡觉开始,两岁半以前,孩子都是在妈妈陪着的情况下睡着的,在童童两岁半的时候我们开始训练她,在小床上自己睡,童童开始哭的很凶,并且因此排斥甚至可以说是恐惧自己睡觉,到了睡觉的时间就会掉眼泪,我给她讲了很多道理,把故事里的小朋友作为榜样教育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两个星期后她完全可以独立睡觉了,到睡觉时间自己爬上小床,和我们说晚安。
为了让孩子上幼儿园更勇敢,我先从打针这件事上告诉她。上一次打疫苗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她已经忘了。打三岁的疫苗之前要告诉她,打针有一点点疼,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紧张对孩子说打针不疼这是不对的,要实事求是告诉她有一点点疼,就像摔个小屁墩儿,可以忍受,坚强的小朋友都不哭,只疼一下就过去了。到了童童打针的时候,一屋子的小孩子儿哭成一片,童童对阿姨说:“阿姨,我打针就不哭,就一点点疼。”阿姨说:“是嘛,那好,我一会儿看看你是不是像你自己说的那样不哭,好不好?阿姨轻一点给你打。”结果童童真的没有哭,为了表现自己坚强,还大笑了几声,把好几位家长都逗乐了。接着我就鼓励童童自己在超市买东西,买那种好拿的,只买一样儿,自己交钱,童童很有成就感。还有就是剪头不哭,以前童童是拼命哭的那种,有一次没剪完就快哭疯了,剪了一半不得不匆匆离开。这次剪头,我先鼓励她:“童童最棒,剪头从来不哭。”童童问:“那爸爸哭吗?”童爸借机回答:“我没准儿,你要是不哭我就不哭,你给爸爸做榜样吧!”童童还是不确定地说:“我也不知道我哭还是不哭。”这时候剪头的阿姨说话了:“我猜你一定不哭,因为你特别勇敢。”童童真的没有哭,甚至非常听话,连动都没有动,很乖。
就是这样,童童一次次被我们鼓励着,夸奖着,她真的变得非常棒!第一天接她的时候,班里很多小朋友第一眼见到妈妈后哇的大哭起来,童童见到我竟哈哈地大笑,我问老师她哭了吗?老师说:“你瞧她这样像哭的吗?”
孩子上幼儿园了,家里很安静,心里空空的,还好,马上要走向工作岗位了,我可以问心无愧地对孩子说:“妈妈对得起你!妈妈永远爱你!”
最后,祝我自己重回岗位工作顺心、顺手、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