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剧变脸的介绍与历史由来

(2011-07-03 17:35:18)
标签:

变脸

喷火

吐火

艺术

演员

培训

变脸培训

川剧变脸

脸谱

变脸王

王道正

川剧

分类: 川剧变脸-喷火

川剧变脸的历史与由来

http://s4/middle/83c181c2ga727e8344193&690一。川剧变脸的概论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二。变脸前期分类: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 “抹脸”、“吹脸脸”、“扯脸”。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1.“抹脸”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中的许仙,《放裴》中的裴禹,《飞云剑》中的陈仑老鬼等都采用“抹脸”的手法。
2.“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必须注意的是:吹时闭眼、闭口、闭气。《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乐羊子等人物的变脸,采用的便是“吹脸”的方式。
3.“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之类)。随着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如《白蛇传》中的钵童(紫金铙钵),可以变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再如《旧正楼》中的贼、《望娘滩》的聂龙等也使用扯脸。 “扯脸”有一定的难度。一是粘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干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观众眼目。
*.还有一种方式是“运气变脸”。传说已故川剧名演员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兵退去以后,他能够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

三。变脸的起源由来:源自传统戏《归正楼》

       川剧变脸绝技源自传统戏《归正楼》,表现义盗贝戎劫富济贫,遭到官兵追捕,以变脸巧妙脱身。最初,演员脸罩用纸壳面具,后来改用草纸绘制脸谱,依次粘贴脸上,临场以烟火或折扇掩护,层层揭去。脸谱一般为3张,故称三变化身,有的竟多至9张。著名川剧文武小生康子林(1870-1930)擅演此剧,相传他曾用粘性黄土塑出自己的头型,研究脸谱的制作工艺和材料。每逢躬践排场,先在家里将一种带有韧性的夹皮纸剪成三张大小不同的脸形,分别彩绘以后,即将湿润未干的脸谱夹入线装书里,带到后场贴脸演出。不用烟火,不假道具,变化神速干净,倾倒全场,誉为一绝。每次挂牌,票价高达一元五角。当时,大米一元一斗(折合15公斤),猪肉两角一斤。票价虽属昂贵,观众却趋之若鹜。

四。川剧变脸的弘扬:《白蛇传》王道正(川剧变脸王)(川剧艺术家)

   1981年是王道正事业一个转折点,武生演员出身的他被领导指定出演《白蛇传》中的紫金铙钹,学习变脸。王道正从师兄的手中接过服装和道具,开始了新的戏剧生涯,自己创造并将紫金饶钹饰演的出神入化。

  王道正的变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紫金铙钹也成为了川剧《白蛇传》中最闪光的角色。很多不熟悉川剧的人正是因为喜欢王道正的变脸而喜欢上了《白蛇传》,喜欢上了川剧。

    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王道正不断改进变脸的技巧,丰富变脸的内涵,使变脸成为中国戏剧中独树一帜的绝技,被有关部门确定为国家二级机密。同时王道正又将变脸从戏剧中移植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表演性节目,同样受到大家的欢迎,并出访各个国建巡回演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