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蜜蜜的麦芽糖,曾经是我们这一代人舌尖上的美好记忆。时至今日,挑担走街串巷的小货郎,那长长的吆喝声,仍然清晰的影印在脑子里。现在市面上不仅见不到小货郞的踪影了,甚至连那些金黄色软软黏黏的麦芽糖也变了模样,色泽不一样,口感不一样,服食效果也不一样,皆因制作工艺不一样。
工业化生产的麦牙糖,是采用马铃薯淀粉或者玉米淀粉为原料,以酶制剂液化、糖化、精制、浓缩而成的一种介于高麦芽糖浆与麦芽糊精之间的淀粉糖品。传统工艺制作的麦芽糖,是小麦在一定的环境下生成芽胚,发育成为尚未开叶的麦芽,碾碎后与糯米饭充分搅拌均匀,在一定温度的环境下由淀粉酶催生出两个葡萄糖单位经由 α-1,4 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二糖,又称为麦芽二糖。
这种用传统工艺制成的麦芽糖,含有丰富的葡萄糖、糊精、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脂肪、卵磷脂,以及淀粉酶、转化糖酶、大麦芽碱、甜菜碱、胆碱、腺嘌呤等营养成分,既是一种糖品,也是一味中药,能抑制制剂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在多个经方中皆有应用。祖国传统医学认为,麦芽糖味甘性微温,具有健脾益胃、润肺止咳的功效。
许多人都想自己动手,制作出古老传承的麦芽糖。只要有耐心,其实也不难。需要的糯米随处可以得到,需要的小麦则必须在网上查购,市面上售卖的一般都不会发芽。小麦催芽的工序并不复杂,将小麦浸泡24小时后,均匀的平铺在垫有洗洁巾的筛子上,淋湿后再盖上一层泡湿的洗洁巾即可。第二天便开始萌芽,第三天就开始伸根,到了第四天,大部分小麦已长出茁壮的胚芽,便可将盖在上面的洗洁巾去掉,见光后的胚芽随即变绿,到了第五天,还没长出真叶的小麦就可以用于制作麦芽糖了。
自己动手制作古老传承的麦芽糖,最难最大的,还是在小麦催芽、碾碎并与煮熟的糯米饭混和后发酵过程中由淀粉酶糖化的这道工序,其一是需要五六个小时,其二是需要在摄氏五六十度的环境下进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把电压力锅当成麦芽糖的发酵罐便可以了,电压力锅的保温温度就是六十度左右。及后,用纱布挤汁,将汤汁熬煮出稠浓甜蜜的麦芽糖,都是十分容易操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