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潮州东大道跨越潮州大桥,拐入南堤路,再拐向枫春南路,转向银槐北路,沿着韩江溯源而上,越过甬莞高速的潮安韩江特大桥,就来到了西林村不远处溪边的一个古渡口,渡口处有一艘崭新的轮渡往返于西林与对岸的金舟岛之间,过往人员大多是当地农村居民。
这个历经百年沧桑的渡口就叫做西林古渡口。说它是一个古渡口,却似乎已经寻觅不到一丁点儿古迹,在公路上,有一道水泥铺设的斜坡路一直延伸到韩江水沿一个水泥混凝土结构的小平台。尽管寻觅不到些许古迹,可也别轻觑了这个渡口,伴随着昔年福建蒲田黄姓人家明天启年间到西林村落户,这个毫不显眼的渡口,屈指一算也有400年的历史了。
静静屹立于韩江边的西林古渡口,年代久远的究竟有什么记载,我们不得而知;然而,在百年的近代史上,它却烙下深深的红色印记。解放战争时期,潮安党组织的地下活动曾在这一带开辟秘密交通线和交通站,开展隐蔽的革命斗争;1948年,赵世茂带领的游击队组建的山后武工队,再次来到这一带活动,开辟了河西走廊秘密交通线。
就是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渡口,往东横渡韩江,进入归湖凤南,是当年进入凤凰山根据地的快速通道;沿着韩江南下,可达潮州、汕头,可通往香港、东南亚;往北溯江而上,可抵达丰顺、大埔,是当年闽粤赣边工作委员会的所在地;从这三个地方而来的,上了这个渡口,经由西林村往西的山间小道,到了草塘村,进入登塘的平林、尧田、伍全、大葫芦小葫芦,就可以直达揭阳的五房山,进入大北山中共潮汕地委所在地。
在古渡口的半坡右侧立有一块《红色秘密渡口》的牌匾,上面有一段文字,记载了近百年的隐秘历史:“河西走廊交通线从建立到潮州解放,曾先后护送闽粤赣边党委副书记、边纵副政委朱曼平和边纵政治部主任林美南等一批领导干部,通过这条交通线,来往于大北山、大南山、八乡山、凤凰山、闽西南的干部、起义人员、学生共80多批1500多人次,均顺利安全渡江,所有机密文件、情报、物资也都安全送达。”
新中国建立前夕,无数地下交通员前仆后继,用生命和热血守护着这道穿越西林古渡口的河西走廊交通线,使其成为一条畅通无阻的秘密交通线。在这条摧不垮、打不掉的秘密交通线上,西林古渡口起到了一个重要交通节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