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写字教学反思
(2018-06-04 09:21:08)
王桂敏
一、把握要求,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前提。
以往的写字教学的要求偏于知识性,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等。实践证明,这种要求是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语文课程标准》重新定位了写字教学的要求,简化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要求“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间架结构只须“注意”。《语文新课程标准》更重视的是学生写字的学习过程,适当降低了难度,也减轻低年级孩子的负担。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就要求他们写出工整、漂亮的好字,不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因为写字需要一定的力度的,而小学生手部肌肉还很嫩,为了加强书写力度,他们只能变换执笔姿势,把笔握得很低、很紧,甚至以拇指包住食指。为了看清自己写的字,头也开始扭到一边,甚至整个身体都是歪斜的,到后来纠正更为困难或者说根本就纠正不了。这样不但有碍学生的学习,而且有碍学生的健康发育。准确把握新课标定位的写字教学要求,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前提。
二、激发兴趣,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关键。
1、选好范字,找出特点。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习的生字新词非常多,不可能一个一个地教学生写好。因此教师要选择较为典型的并能提示汉字结构规律的字范写,使学生练后能举一反三。如在指导学生书写二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的生字时,我注意到本课有两个石字旁的字组成的词、两个王字旁的字组成的词和两个绞丝旁的字组成的词,我就分别选取了这三个偏旁的其中一个字范写,然后带出另外的同偏旁的字。
2、师生互动交流,领悟写法。
(2)比较法。要提高写字能力,在练字的时候就应该做到反复比较、反复推敲。如教《黄山奇石》时,学生反复比较“它”与“安”两个字后,得出都是上下结构,而“它”是上大下小,“安”是上小下大的特点。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写字时就能胸有成竹,笔听使唤。又如指导书写一年级下册第十五课的生字,我抓住“机”、“朵”这两个要书写的字,把握“机”左边部分与“朵”上半部分的异同,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自主发现汉字在笔画方面的一些细微差别。有时我会针对同一个汉字书写好几个样子,让学生比较,判断哪个字写得好看,让他们发现写得美观的字成功在哪儿?写得难看的字存在哪些问题?他们也就慢慢悟出各种结构形态的汉字都有规律可循,各有自己的特点。
传统的书写评价往往以页面干净、大小均匀、字形端正等为基本标准,而且评价方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以新课标的理念,改进写字教学的评价,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保证。
1、局部性评价。低年级学生写字是书法教育的启蒙,正如幼苗一样,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细心呵护,此时我们的每一句指导,每一次评价都会对他们今后的书写产生深远的影响。局部性评价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对一点一滴的进步都需要细心关注。比如:一篇字或一幅学生的作品如果有那么几个字写得好,就在写得好的字上画一个圈或者盖一个刻印的奖章……总之,不错过学生的每一个亮点。
正确、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总之,我们老师在重视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同时,仍要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高度重视和加强写字教学,把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汉字写好、写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