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投资理论总结

(2012-10-28 16:39:36)
标签:

股票

正确的行为必须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之下才有意义。否则,纵使有了正确行为,也没有实际意义。原因就在于不可持续。

我常常和一些朋友一起探讨,但却一向少于记述,原因在于真的坐下来之时,发现自己的系统并不是那么清晰,而今天再次坐下来,回顾这几年的心路历程,忽然感觉比从前清晰了许多,虽然悟出的东西并不能超出前人之右,而且在网络上也有许多许多的朋友其境界要远高出我许多,更令人汗颜的是,我所谓的悟出的东西其实是我早几年就知道的东西,所谓悟出,不过是理解,只是过程比较慢,愚笨如我,想来也是不多见的。

但无论如何,在当前面对市场之时,我已如擦干净了面前的玻璃,从眼前一团模糊到渐渐清晰,这一路走来,殊为不易。今日记录下来,权作一个总结。

早些年一片懵懂就什么也不说了,反正是乱做,看着满眼都是机会,但是真正要抓的时候,却又抓不住。

乐观起来,感觉市场非常好做。悲观起来,心里头充满了无力感,就觉得这个市场真是看不清,把握不了。

第二个阶段:

此时就开始在想,投资是什么?投资就是做乘法。乘法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在一连串的乘法式子中,千万不能出现除法。

慢不是问题,亏损才是问题。

只要每次都是正收益,累乘下去,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此时不亏损,就成了我的主要目标。

因为我是技术分析的底子,那个时候,考虑事情,还是更多的从技术分析的角度去考虑。基本面的东西不是不看,只是也就限于看看F10的层次。

但那时,我已经觉察到了技术分析的不考谱。所以,我在想,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避开技术分析的局限?

分析,无非是两种结果,一种是正确,一种错误。

如果我在判断错误的情况之下,仍然不亏钱甚至赚钱,那我岂非已立于不败之地?

用什么方法可以做到呢?http://www.aakaihu.com

我的灵感来自于以下三点:

一个是曾在股吧里看到的故事。作者不详,以金融从业人员的口吻写就。言一朋友的岳母,从未亏过,且在股市赚了大钱。一次作者碰到这个老太太,老太太知作者乃从业人员,有内幕,便央作者推荐一只股票。作者就推了一只自己非常看好的股票。谁知过了数月,这个股票跌了差不多一半,作者自己业已斩仓出局。自觉赧颜,从此不敢上门。后数年,又一次碰到老太太,正愁无法交待,孰料老太太却过来感谢他,感谢推了一只好股,让她赚了大钱。原来这只股在作者斩仓之后,又再次大跌,老太太因为相信这只股是一个好股,就不停地买买买,后来大部分成本都在下边,等到有朝一日,这个股再次翻身上涨,老太太自然就赚了大钱。文末作者很是感叹,言从业若许年,从未见过这样以拙胜巧之人。相信自己及圈内人,根本就做不到。

第二个灵感来自于基金定投的原理。尤其是我曾经参加一个理财会,上边列了一个基金定投的小技巧,就是止赢不止损。在基金下跌亏损的时候,一直参与定投,并不止损。而在基金盈利超过50%之时,就开始止赢。然后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参与定投,若是有赢利超过50%,那就全部赎回。反之,若基金开始亏损超过百分之三十,就把前边止赢的资金拿出来,分作十二个月,加仓买进。

第三个灵感来自于一个朋友。他曾在一个大熊股上,亏了四次,四次都拉回。在我看来,那只股一直在下跌,基本上没有什么像样的反弹。但是他用了一个方法,就是金字塔式的建仓方法。一开始只买很少一点点,如果出现了下跌,到了一定幅度,就加倍补仓。再跌,再加倍买。然后,等到市场稍微好转一点,那就可以平仓出局甚至微盈出局。

启发我的肯定还有其他东西,现在回想起来,最清晰的还是这三点。这或许得益于我喜欢阅读,读了太多的东西,可能当时并没有什么作用,但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就有了改变。

这三个灵感就像种子一样,在我的头脑里生根发芽,逐渐改变了我的思想。所以在我想那个错了也要赚的方法之时,答案就出来了,那就是人人皆知的,仓位管理。

当时我给自己下了一个任务,要想清楚三个问题:第一,买什么,第二,是怎么买,第三是何时卖。

买什么是解决选股问题,决定将来能赚取多大的空间。买什么,是解决买入不亏损的问题。何时卖,那就是解决退出的问题。

仓位管理,解决了每二个怎么买的问题。我给自己定的规则是,要分多次买。第一次买入之后,下跌百分之十,或者如果不跌的话,那就等一个月后,如果股价的上涨没有超过百分之十五,再进行第二次的买入;第三次,第四次,类同于第二次。

在具体的实践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在下跌超过一定幅度之后,加倍补仓。

就像带兵打仗,如果己方的兵源源不断,那就不会输。曾国藩好像讲过这话。

而对于买什么,当时的解决方法还非常粗疏,还完全停留在技术分析的世界里,我定的标准是,有过大幅下跌之后,或者说横盘很久的股票。这决定了这些票往下跌的空间已不大。

何时卖,我的标准是翻倍卖出,其他不管。

不管怎么样,我的交易系统算是有了雏形。但即便是在当时,我也认为,我的买什么即选股问题解决得不好,但是我相信未来能够解决,虽然当时我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在今天看来,对于“买什么”这个最关键的问题,我想得实在是太少了。只是根据表象来决定投资标的,那其实已经决定了后面的业绩平庸。

当时就找了几只票,现在看来非常地烂,当时也不知道到底好坏。就是横盘时间非常长了。期间,还有朋友给我推过一个非常烂的消息票,信誓旦旦,说一定会有一倍以上的收益。事后,朋友后来割肉走人,我就微赢出局。我当然不会埋怨朋友,他也是想有钱大家赚一点,有好东西大家分享分享。但股票不同其他,分享信息的同时,并不能分享利润。

这些烂股后来的结局如何呢?我仍没有亏,但也没有实现我的翻倍卖出目标,但要实现30%的收益,还是可以的。因为股票的波动来的时候,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这个结果也不好也不坏。不好的是,赚不到什么钱。不坏的是,即便是那些烂股,也让我告别亏损。

但是以后这个方法灵不灵,就难讲了。如果这个市场退市制度一开,股票跌得像香港那样的仙股一样,那不亏损也是很难的。市场正在慢慢发生变化,过去那种随便买最烂的股就能赚钱的日子很难再现了。

 

第三个阶段

这个阶段比起上一段,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买什么和何时卖。其次是何时买。买入的方法,依然是要分次买入。选股,已经完全转向公司的内在价值。何时买,要在公司的内在价值明显低估的时亿。何时卖,要在明显高估或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之时。

现在来看,过去的自己错得可笑,但是这亦是无可奈何之事,人非生而知之,任何进步,都是一个过程。没有前边的积累,也就没有后边的领悟。只不过我笨了一些,花的时间有些长。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我终于理解了这句话。

我曾经推导过一个链条:

股价为什么上涨?是因为资金流入。

资金为什么流入?是因为预期业绩上涨。

(也有许多属于跟风资金,比如看到大资金流入,比如形态好,比如量价配合,但一般而言,要师出有名,否则,前边的资金也不会进入)

怎么样业绩才会上涨呢?

有外部环境的变化,比如政策改变,比如行业景气度转好,比如需求扩大,比如竞争对手出事引起市场突然扩大,也有内在因素的推导,比如技术进步,比如管理优秀,比如有了一个大订单。等等。

这些引起预期变化的因素,可能是一个趋势,也可能是一个事件。

这些预期在后期可能是会证伪,也可能会证实。

 

基本上,要在市场上做短线,其实看到这一步就够了。只要市场预期发生了变化,资金流向就会发生变化。资金流向发了生变化,股价也会跟着变化。

比如说市场上曾经热炒的各种概念,短则几天,长则数月,甚至跨年(重啤)。有的成了真,有了还是假,但当时却令市场预期发生变化,资金风起云涌,股价就跟着翻翻滚滚。

也就是说,整体上,市场的逻辑其实是正确的,还是以业绩为导向。以业绩为导向,也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怎么又绕回来了)

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性格脾气禀赋,这无所谓优劣,只是人性的多样化。

我这个人向来优柔寡断,好谋无断(就像袁绍),又见事较慢,让我在市场迅速的转变中,迅速作出决定,既不为我所喜,也容易出错。

事实上,我近几年来所见,即便是那些反应敏捷,见事极快的人,在较短时间内做出的决定,也容易出错。多做多错,这本就符合统计规律。

所幸的是,我虽有许多缺点,但总算还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做了决定之后,虽然心中还是经常反复,但一般却不会改弦易张。

所以,我还得往下分析。

我希望找到那些真正业绩向好且长期向好的公司。

如此方能少做决定。

那些短期的概念就不考虑了,我致力于寻找公司实实在在的业绩。

公司的业绩来自于哪里?

我所要做的,就是要找出公司成长背后的逻辑。

 

这其实对于我的要求很高。所以,我觉得老巴所讲的能力圈是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则。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我们不懂的。

所以,我要找那些相对于我的能力来说,还算是简单的企业,多观察,多跟踪,多思考。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个企业看得时间长了,也多少会有点心得。

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永远是不完全的。我们可以无限接近于客观现实,但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客观现实。

我们对于企业的认识,无论是花了多大努力,也只能是提高概率,但永远不可能百分百正确。

所以,在我们对于企业看清了之后,还有一件事情要做。

那就是适当分散,绝不能孤注一掷。

钱是有限的,而机会是无限的。可以少赚一点,也可以错过机会,但不能犯大错。

再有就是安全边际。我们买的是企业,而不是价格水分。如果价格已经透支了未来的业绩增长,那么我们进去就要浪费很长时间。

 

所以,就目前的状态而言,投资最重要的任务是对企业的研究,不像以前,全部的精力放在了证券市场上。

对企业的研究,我现在也说不准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但是,我知道我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估计最多也就处于孔子所讲的“而立”这个状态,不过刚刚找到正确的方向,至于何时不惑,何时知天命,何时随心所欲不逾矩,那就不是我所能确知的了。

我能做的,就是不断努力;我能知的,就是我还会进步。

如此而已。

http://www.bqihuo.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2年09月15日
后一篇:心理贴现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