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篇.5.》
永定土楼
2017.10.8.
西晋永嘉年间(公元四世纪),北方战乱频发、灾害肆虐,形成千百年来中原人口五次较大规模南迁,一部分进入闽南;另一部分经江西赣州辗转到了闽西山区,形成汉族一个重要支系——客家民系。
地处粤闵赣交界处的龙岩市永定县是纯客家县。全县分布2万多座土楼,其中三层以上大型建筑5000座。这么多土楼散落在各个自然村,我们挑选了几座有代表性土楼参观 。先到洪坑村——
振成楼,被称为“土楼王子”。烟草大王林氏三兄弟筹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耗资8万银元,历时5年建成。由于林氏海外经商,该楼借鉴西方建筑艺术,与中国文化八卦图结构设计建造:分内外两圈,外圈高4层,每层48间房;内环中心大厅,祖堂为一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长2米、高7米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间围成内圈;二层廊道有精致的铁铸栏杆。中西合璧、古朴典雅。楼内有副名楹联备受瞩目:
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
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主楼两侧分别建有学堂和其他附属建筑;使整体造型像“乌纱帽”。1995年在美国世界建筑展览会上引起轰动,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
不远的庆成楼,2014年全国首家建立“客家家训馆”,2017年完成升级改造:按客家源流、家训家规、楹联匾额、客家私塾等十部分进行展陈。
楼前有一泓荷塘,十月荷花已谢。游客座石头上小歇:看竹林前村民乐器演奏;巨榕下铺鹅卵石,老幼村民坐卧乘凉,好一幅田园风光......
激流、石桥,对岸景阳楼,这座长方形土楼最大特点就是墙厚!朝阳楼外观现残旧;普通民居;沿村路走,到奎聚楼,这是全国文保单位:这座方形土楼后方是高大的山崖,设计时将地形因素考虑在内,远远望去,犹如一只下山猛虎。土楼屋顶是传统的歇山式。土楼建造者是清代翰林巫宜福,自土楼建成后,此家族考上进士和官至七品有4人;民国以后大学生不计其数。
有兴旺就有衰败,远处一座土楼屋顶已塌陷一块......没过去细看;村口榕树下,巧遇一队送亲队伍,喜气!
开车去高北村。偶然低头看见河道中普通楼房中有土楼!老李停车路旁拍摄;高度不够,又开一段,看见观景台,爬上去拍:过后感慨:可惜啦,农民个人建形形色色小楼把历史著名的河道土楼群包围湮没,分不清主次了。走进永定土楼景区游客中心,转一圈。
高头乡高北村是永定土楼集中地,国家5A景区。按指示图参观:侨福楼:始建于1962年,是楼主海外兄弟筹资:每年建一层,三年建成。现代化的设施,使侨福楼成为上世纪新型庄园和土楼代表。楼外有一圈围墙,围墙上设有外大门,形成一个院落。这座楼因出了11个博士闻名于世,被称为“博士楼”。
(此图网搜,感谢原作者)
隔壁不远是承启楼。相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经3代人建成:“高4层,楼3圈,上上下下400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300年”承启楼以它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如诗的山乡神韵让参观者叹为观止。1981年收入中国名胜词典,号称“土楼王”;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民居邮票,以承启楼为
图案邮票,被日本评为当年最佳邮票。
我们从神州第一门进入笔画庐后蒙圈,许久找到房间这扇门;进“兄弟选魁”堂拍摄;沿左右内楼廊道走;发现分组灰墙门;观居民做菜、售货、古水井;想不到:这道面对石壁的木门竟然是承启楼安全出口!座木凳休息,电话老李;出来惊讶:我们在地下,要爬石梯登高到平地!抬头蓝天一条弧线!呀!熟悉。在网上看到过:欧洲游
客拍片,称为“东方建筑魅力”就是这里。
紧挨着的是世泽楼。建于清嘉庆年间,1929年毁于战火;1931年按原状重建。
这是一座方楼,大门口用鹅卵石铺成古代钱币模式,象征招财进宝之意。楼内一门、二井、三堂、四梯,完全符合家族群居特点。高四层,每层38间。五云楼是村里年代最长方楼,正在修缮中,未去看......
高北村步行街商棚毗连,热带水果、蘑菇、茶叶;买了一些路上吃。过石桥,开车,离开永定土楼、我们去厦门:憧憬鼓浪屿、日光岩、集美村、椰树、海浪......
敬请关注《福建篇.6.厦门风光》
2021.1.3.于北京宅家追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