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苏里江、大顶子山

(2018-11-06 22:05:16)
分类: 走哪儿拍哪儿
前言:
     (云)南行一月归来,所见所闻待日后整理;先把今年夏天行走国境线完成,与亲友们分享。 

行走国境线(11)乌苏里江、大顶子山

                       四排乡赫哲族风情园
   2018.7.3.
        夜雨,凌晨雨下得愈急。8:15刻出发,向县城东北21公里的四排乡驶去。
        如果不是此次边疆行,我从没注意过饶河县这个地名。该县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东北边陲,乌苏里江中下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达128公里。此地气候严寒、冬季漫长,降水偏少,气候干燥而严寒;国务院扶贫办公布2017年第一批达到脱
贫摘帽条件的县区,饶河县在列。

        到达四排赫哲族风景区,暴雨如注;停车、待雨势稍小步入赫哲民俗风情园——
        风情园占地0.8平方公里。雨后空气清新,绿茵如画;除自然山石点缀图案、雕刻石柱;园内还陈列赫哲人历史沿用过的桦皮小屋、木船、汽灯、许愿井以及具有东北特色的木刻楞式建筑风格展览室。分别展示:赫哲发展史;传统渔猎生活与信仰;民
族工艺、传统民居;奋斗与荣耀······


       饶河地区周秦以前为肃慎地;唐为渤海国所属之怀远府及安远府所辖;明属奴尔干都司;清初隶属宁古塔将军辖。赫哲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仅比门巴族多一点的少数民族,至今全国约有5000余人。(我国3个赫哲族乡都在饶河、抚远两县。除四排
乡,另两处在街津口、八岔。)

        四排乡位于饶河县城东北17.5公里,乌苏里江西岸。1921年即形成聚居村落,因行政区划为第四牌,故名四牌,伪满时期演化为四排,1986年2月成立四排赫哲族自治乡,行政区域52平方公里。全乡辖4个行政村、1个国营林场,昔日以渔猎为主,现经
产业结构调整,初步构筑了以农渔为主,多业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教育文化也有发展:涌现全国或地区出名的书法家、歌唱家、演员;档木轮、叉草球等传统体育项目和5年1届的全国赫哲族“乌日贡”体育大会得到全国赫哲族及俄罗斯那乃族的踊跃参
与······

       饶河县境内有乌苏里江和挠力河两大水系,均属于黑龙江水系。乌苏里江发源于俄罗斯境内,由南向北于伯力附近注入黑龙江,河流全长719公里,至外七里沁河流入饶河县境内,赫哲族聚居区世称“三驻平原”,河流交织,土地肥沃,以蝗、鲢、大
马哈鱼最为著名,沿江而居的赫哲人以渔业为主,不论男女老少,都是捕鱼好手,以渔业经济为核心,形成了赫哲族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依靠渔猎为生的民族。

       饶河县森林资源丰富:林中野生动物有东北虎、马鹿、黑熊、灰鼠、麝鼠、貂、貉等16种。
      赫哲族男女喜欢穿大襟长袍、短褂或坎肩。以前衣服多用鱼皮缝制而成,而绿以色布,边缀福铃,与铠甲相似。还有用鱼皮制作的裤子、腰带、围裙、腿绷、口袋等。帽子、靴子多用貂皮制作。赫哲族工艺精美,常在鱼皮、兽皮制作的衣物和木制餐具上
,饰以美丽的图案。

      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有不少语汇与满语相同。现在40多岁以下的赫哲族人通用汉语。赫哲族没有文字,通用汉文。过去曾信仰萨满教。民间有丰富多彩的说唱文学,最受欢迎的是《伊玛堪》,还有民间故事(说胡力)、音乐和美术。婚姻行一夫一妻制
;人死后行土葬,无固定坟地。 

       在中俄边境乌苏里江畔有一座形似锅顶的大山。山顶缭绕的云雾、山脚奔腾的江水、蓝蓝江面渔船点点,构成一幅诗一般美丽的山水画卷。根据赫哲民歌改编、著名歌唱家郭颂演唱的《大顶子山高又高》将这座养育赫哲族儿女的神奇之峰——大顶子山
名扬全国。至今《乌苏里船歌》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亚洲声乐教材歌曲,歌词中那座大顶子山就坐落在饶河县境内,被赫哲族人奉为“圣山”。

      一路前行直奔县城西北19公里的大顶子山。雨中,远远地看到大顶子山顶云雾缭绕,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大顶子山海拔801米,山体呈西南东北走向,南坡陡峻,北坡略缓,共有八个顶峰。开车盘山、雨后地面湿滑,放慢速度,在山间走了多时,眼前毫无征兆地突然被白云笼罩,能见度不足5米,老李紧盯前方,一个庞然大物迎面而来,我的心怦怦跳,停
车,原来是一台风力发电机,巨大的风轮在云雾中时而翻转时而停下喘息,站在拐弯处的的我们是如此的渺小。四处看,一切茫茫皆不见······

      路边拍了几簌不知名野花;在我坚持下调头下山(云中盲开上山,一边是悬崖,太危险!)。真奇怪,下山途中,突然一下子云雾散尽,就想刚才上山突然被白云遮眼一般,这条线过去啥也看不见;过来一切清晰。自然现象让人不服不行。

      下山回望,询问我们停车地方其实离山顶的天佑阁已经不远了。老李心有遗憾。想住一天,等雨住云散再登顶,打开手机天气预报,明天还下雨。无奈离开,经过林中路、水坝、大豆田,在拐弯儿处,远看大顶子山,依然浓雾重重不见真容摇头离去。

      正午,不知名小镇,吃了一顿“排骨饭”,味儿正价廉,架子上居然看见建三江农垦七星酿造厂出产的大瓶烧刀子(白酒)大红字“25团”!咱黑龙江兵团的产品呦,一直畅销到40年以后?骄傲!

      拉风,经过前锋、浓桥、望不见边际的白桦林,一直向抚远黑瞎子岛开去——

      敬请关注《行走国境线12.抚远.黑瞎子岛见闻》

                                        2018.11.6.追记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