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省略句例说与强化训练
(2012-02-28 16:09:08)
标签:
教育 |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例说与强化训练
省略句不是文言文中独有的语言现象,但是较现代汉语而言,它在古代汉语中出现的频率更高。
归结起来,古代汉语中的省略句有七种形式:
⑴省略主语。有四种情形:一是承前省略,如: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二是蒙后省略,如:(尔)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三是自述省略,如:(吾)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吾)手自笔录,(吾)计日以还(之)……(吾)录毕,(吾)走送之。四是对话省略,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乐)。”
⑵省略谓语。这是文言文中比较多见的,现代汉语里则较为罕见。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承前省略,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二是共喻省略(即大家都一目了然的省略),如: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行)三四里。
⑶省略宾语。常见的也有两种情况:一是动词宾语省略,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二是介词宾语省略,如: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渐怍,不敢与(之)较。/竖子不足与(之)谋。
⑷省略介词。尤以“于”的省略为多见,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也有其它介词省略的情况,如: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
⑸省略兼语。即所省略的成分既受前面动词的支配,同时又支配或指向后面的动词。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每为一印,火烧(之)令(之)坚。[后“之”是]/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
⑹省略修饰语。即省略了居于中心词的成分。如:加彘肩(于)(其)上。
⑺省略中心语。即只见体现中心语性状的修饰语而省略了中心语,常常出现在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中。如:乘坚(车)策肥(马),履丝(履)曳缟(衣)。/勤而无所(为),必生悖心。
这种种情形又以前四种为多,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后三种作一般了解即可。平心而论,现代汉语中的省略现象大多不至于引发读者、听众的误读误解,因为大家毕竟处于同一个语言环境里,隔膜较少。古代汉语中的省略现象就常常让读者困惑,甚至如堕云雾之中,不知所云。因此,必须熟悉它。厘清上述各种类型,识记一定数量的典型例句,对于牢固掌握是非常奏效的。
强化训练题:
1.下列句子没有省略介词或介词宾语的一项是(
①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③自始合(交战),而矢贯余手之时,余折以御,左轮朱殷。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⑤拘礼之人,不足以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⑥今察洛阳,浮末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者什于浮末。
A.③⑥
2.按要求给下边的省略句分类。
A.省主语的有: B.省谓语的有:C.省宾语的有: D.省介词的有:
参考答案:1.A
2.A⑤天龙闻而下之,(天龙)窥头于牖,(天龙)施尾于堂
B③夫妻向隅(泣),茅舍无烟
C①每为一印,火烧(之)令(之)坚[前“之”是]
D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