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桃花源记》词语归类整理

(2014-09-15 16:10:54)
标签:

转载

分类: 八上学案
古文翻译六字法

 

一、重要词语

缘:沿着

夹:两

俨然:整齐的样子

悉:都,全

咸:都

:竟然

具:详细

:沿着,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规:计划。

果:实现。

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属:类

语:告诉,告诫。

延:邀请

叹惋:感叹、惋惜。

阡陌:田间小路。

二、一词多义

1志: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

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2寻: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随即,不久)

3遂:遂迷(终于)

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

4舍:便舍船(舍弃)

屋舍俨然(房屋)

之:闻之,欣然规往。代词,代这件事。

忘路之远近助词,可译为

处处志之助词,协调音节,无意义, 不译。

三、古今异义

阡陌交通:(古:交错相通;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丈夫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仿佛若有光(古: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的样子;今:好像)

无论魏晋(古:不用说,(更)不必说;今: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悉如外人(古: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今:非内部人员。)

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不值得,今:1不够。2缺点。)

四、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五、成语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黄发垂髫:老人和孩子。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六、古文翻译的要求:

古文翻译的方法主要有直译、意译两种,主要注意掌握直译的方法。中考对文言语句翻译的要求是“直译”。所谓直译,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句子的含义,确切表达原意,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所谓意译,是指翻译古文时,为了使句子表达更加通顺流畅,达到“达的高度,可以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或删除一些词语。掌握古文直译方法实际上是个实践的问题,即只有通过大量地做翻译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纯熟运用直译的方法。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对于减少和避免翻译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古文翻译,主要是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翻译的方法。

一、古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
古文翻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是很高的要求,在目前学习阶段,我们只要能做到就可以了。
1
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例如:
2
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没有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就是说,译文即使在内容上与原文相符,但表达不通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规范,便不合乎的要求。

是紧密相关的。脱离了而求,不能称为翻译;只求而不顾,也不是好的译文。因此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3是指译文不仅准确、通顺,而且生动形象、优美自然,能完美地表达原文的风格神韵。这是很高的要求,在目前学习阶段,我们只要能做到就可以了。

二、文翻译的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
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对、换、留、删、调、补。
    1
.“对”即对译,就是将文言文按词一个一个地译成现代汉语,对于实词,要译出词义;对于虚词要在译文中反映出它的用法。
   
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可以避免漏译——漏译是初学时经常出现的问题。由于古今汉语句子结构的相同之处很多,所以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都要对译。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还不够清楚、句子不通顺的,才能用移位、增补等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译:南阳的刘子骥,是高尚的士人,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2
.“换”即换词,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去换古代汉语中的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使用的词。

例: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译:(他)沿着小溪行走,忘记了道路的远近。

3.“留” 即保留。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直接保留在译文中。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像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诸如人名、地名、物名、国名、朝代名、历史地名、民族名以及官号、年号、帝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

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译: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

4.“删”即删减。
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文言文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等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还有偏义复词和同义连用的词,及个别虚词都删去不译。

例:处处志之

译:处处做上标记。

5、“调”即调整句序,就是指古代汉语某些词序与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调整词语位置。

例:何陋之有?

译:有什么简陋的呢?

6、“补”即增补。文言文语言简洁,省略句式特别多,在翻译的时候,为了保持语意的连贯,省略的部分要增补上去。增加的一般用()标志出来。

例:未果,寻病终。

译:没有实现(计划),(刘子骥)不久就病死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