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青年人必看的十部艾滋病电影(一)
标签:
转载 |
推荐一
电影简介
安德鲁的家人支持他走上法庭。开庭审理时,众多示威者聚集在法院门外,要求给同性恋者合法权益,不准歧视艾滋病人。但被告却坚持不承认是因此原因解雇安德鲁的。安德鲁衰弱的身体已无法承受剧烈的抗艾滋病药物的静脉注射,他预感到自己快不行了。但他仍坚强地挺过了激烈的法庭答辩。
到了审判的日子,陪审团终于宣判原告安德鲁受到不公正解雇,被告应负责赔偿损失。安德鲁终于获胜了。乔奔赴医院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安德鲁和他的家人,但安德鲁却不能再支持下去了,他正在慢慢死去。
简评:
这部帮助汤姆汉克斯成为奥斯卡影帝的电影,无论是从它的艺术性还是它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来说,它都是一部绝对可以称之为经典的艾滋病影片。它标志着我们不再逃避社会现实,而正式向艾滋病宣战了。电影里也有不少的情节直接反映着对同性恋者权益问题的深入思考和争鸣。影片第一次从疾病的角度,号召人们关心帮助艾滋病人,同时本部电影所反映的友情、亲情、爱情的主题让我们体会到面对疾病和死亡时人性的伟大。也赞扬了艾滋病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消除歧视,保障艾滋病患者的权益成为艾滋病防治的一个重要方向。
推荐指数
防艾关键词:同性恋
精彩对白:艾滋病也属伤残受法律保护,不仅仅因为病者身体上的限制,还因为受到社会人士的歧视,更精确地说,这种社会性的死亡……这种死亡超过了身体上的病痛
推荐二
在影片描写的1980年,有两人死于一种看似皮肤病的奇怪病症,不久,同类的病状在城市里相继出现,年轻的病毒学医生法兰经过调查,认为该病源来自一种病毒,通过输血、性交等方式传播。而同时,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罗伯特和他的同事们只关心自己的地位和奖金,不顾艾滋病患者的死活,对这种致命病毒根本不予关注。最后,国民在艾滋病问题上对政府越来越失望。
推荐指数
简评:如果你只是为了看理查基尔,这部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肯定会让你失望,所有的大牌明星都是配角,正如在疾病和死亡面前,身份和地位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一样。这部电影真实再现了80年代的茫然和混乱,在表现人类对艾滋病爆发的恐慌和反思时同样是全景式的。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是一种对现实的恐惧,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恐惧。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的价值观也开始变化:艾滋病患无所适从的无助和周遭民众不知所措的逃避,从而一步步使对艾滋病患的歧视逐渐抬头。最终人们发现人类最大的恐惧并不是病毒的肆虐而是丧失了爱和被爱的权利。同时影片也反映了一大批医务与社会工作人员在面对疾病和死亡时的临危受命时的勇气和不懈努力。对于电影中那些只会考虑到自己及小团体利益的政府官僚们,电影也告诉我们漠视生命才是人类最大、也最严重的疾患。
防艾关键词:恐艾
经典对白:
以前,我害怕死亡。现在我为活着的人担忧……
推荐三
推荐指数
简评:我一向认为作为才女的张艾嘉,她的歌比她的电影给我留下的印象深些。虽然这部电影和她拍很多电影一样瑕疵不少,但不乏真诚。再加上感人至深的母爱情结,执着不屈的励志精神,这部电影获得当年的大奖和好评也就不足为怪。血液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当年临床上因为应用血液制品治疗而感染艾滋病的报道也很让很多人心怀恐惧(随着义务献血法和其他制度法规的出台,这一安全隐患基本已消除)。
防艾关键词:血友病
推荐四
[电影名称]
http://s11/bmiddle/5d0a5e7345c6963cb676a
电影追溯了超级名模吉雅从18岁掘起,到26岁陨落的悲剧性一生。吉娜出生于宾州,在父母虐待的阴影下成长,1977年搬到纽约成为模特儿,在经纪人威海明娜的保护下,逐渐跃上《大都会》、《风尚》杂志的封面,以及名牌服装凡赛斯的广告,在当时保守的七O年代,她特殊的气质风格,让人神魂颠倒,迅速风靡了全世界。但是,如日中天的声誉却迫使吉娜另寻解脱,不幸的是她选择了毒品,令她好不容易挣来的成就堕入黑暗的深渊,在她的一次毒瘾犯了时,她选择了另外一个吸毒者的针管,当里面的血液重新流回GIA的身体里时,她的命运也注定了是个悲剧。令人难过的是周围的人根本无视她的堕落和绝望,正象那个摄影师所说,“这就是生活。”多么简单的一句话,说的很平淡,对GIA来说却是如此沉重,她根本无法抗拒,于是她选择了更加堕落。最后在1986年,以26岁芳龄死于艾滋病,是美国最早死于艾滋病的女人之一。
推荐指数
简评:当天使遇到毒品,美丽化为无忧,华服沾染污秽,灵魂饱受蹂躏,就连躯壳与生命也会很快化为乌有。安吉丽娜朱莉天生就是为了塑造这个角色。人性,叛逆,孤独充满灵性和才华。
防艾关键词:毒品
(请尊重作者劳动 稿件内容转载贴请注明出处,同抗艾滋,你我有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