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五音不全,但我从读大学起就很喜欢听音乐.
出来工作两年后,我花了4千多在番禺易发音响市场买了一台日本爱华台式组合音响.这一年是1992年.然后看了一些音响杂志,接着就开始折腾---装音箱脚钉,换喇叭线,换电源线......很享受.
又过了2年,那时我已离开国营单位去了外企.心想人升级了音响也该升级,就花了八万块添置了一套 hifi音响组合.接下来还是不断折腾---换音箱脚钉,换电源线,换喇叭线,换电容器......乐在其中.
几年后的某天,我到一个做专业舞台音响的大哥的工厂聊天.大哥拿了两对喇叭线和我在试音室作AB比较:一对纯度3N(99.9%),价值几百元;一对纯度7N,价值九千多.
他说这两对喇叭线纯度不同,铜线的编织工艺不同,屏蔽网的材料不同,两个定位不同的商品价格相差很大.但是如果不是用精密仪器来测量,除了极少数极少数听觉异常敏锐的人,决大部分人的耳朵在同一套音响系统里是分不出这两对喇叭线的差异的.我听后若有所思.
人啊,很多时候就吃亏在总认为自己比别人拥有更多的天赋能力.
我停止了对音响器材的追逐.但不幸的是我在一位台湾大哥的引诱下,喜欢上了golf.是年2001年.
我的第一套球杆是Boss的碳素二手杆.大半年后,我改用Lynx的半职业凹背钢杆.又过了一年,一套Ram的小凹背钢杆放进了我的球包.
这几套球杆伴随我破百,破九十.
直到有一天,我在珠海国际的白替打了77杆.那是2004年.
都成高手了,换杆是必须的.我又添置了一套非常性感的Mizuno MP32
职业刀背钢杆.在随后的两场球,我都打出近百的杆数,直接把这套杆升值过万了.我把它3000块卖了.
接下来我打过Nike的凹背钢杆,MacGregor的NV-G,Maruman的metabio碳素凹背杆,还有Spalding的Dynertial钢杆.
但我还是最喜欢那套首次破八的RAM sensor钢杆,我把它的杆身换成N.S.PRO 850GH R硬度,至今在用着.
现在我的球杆组合:
一号木 珠海产 上岭S8 10.5度 R硬度
五号木 MARUMAN metabio 18度 SR硬度
三号铁 MARUMAN majesty royal R硬度
4,5铁 PRGR ct-533 碳素杆
6---P RAM sensor 钢杆 D1配重
50度 BERES w101 6度bounce
56度 TAYLORMADE rac 14度bounce
推杆 BETTINARDI
bhb-9 杆长31.75英寸
花了近九年时间,才配好这样一套适合自己的球杆组合,比起玩hifi音响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公司还放着MARUMAN &
Spalding那两套铁杆,YASHIMURA,SRIXON,MACGREGOR
这三支一号木.还有一些推杆挖起杆什么的,就留着作个记念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