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奢侈品手袋,“饿”出来的销售

标签:
服装饥渴营销奢侈品饥饿营销服装销售技巧大牌手袋销售迪奥爱马仕 |
有钱?想要买最新款的手袋?那也要在waiting List上慢慢等…
Dior、Hermes等经典手袋被限购,预订款则延时发货
上个月,一线大牌的陆续提价并未影响奢侈品狂热者的热情,但她们却有了新的困扰。“我不在乎这款手袋涨了三千块,但郁闷的是,我的包竟然被限购了。”35岁的王女士几日前从Dior专柜人员处得知“这个月Lady Dior的销售配额用完了,要买得等下个月”。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你没有在Waiting List (等候名单)上排过队,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奢侈品粉丝。Hermes、Dior、Chanel、Gucci等众多国际顶尖奢侈品牌的sales手中,都有着一串长长的waiting list,很多客人在这个名单上一等就是一年多,更有等上四五年都没见到货品的。
“饿”出来的销售,是大牌手袋惯用的办法,用得到位,便能在涨价的同时保持身价,比如苹果、德国大众,都是“饥饿营销”的善用者。
经典款“被限购”、预订款“延时发货”
“Lady Dior的包目前每个月只卖40多个。”专柜的工作人员说,总公司分给每家门店都有配额,售卖的数额不能超过这个数字,就算有100个客人订货,也只卖这么多。她说,如果遇到节假日,这款手袋的成交量会增加,很有可能在月中就用完了配额。
这个解释让王女士感到迷惑,“既然还有存货,为什么不卖给我?”
让客人一直“饿”着,想要的手袋迟迟没有货,店铺里也时不时遇到“断货”尴尬,似乎是大牌们爱用的招数。
不单是Dior这么干,李小姐在年初看中一款“C”品牌的限量手袋,在得知“缺货”后随即加入了漫长的waiting list。上个月,她无意中发现专柜的货架上出现了她预订的手袋,但工作人员并未通知她前来领取,这令她感到费解,“我等那么久的包包到了,为何不通知我?”
今年4月,Chanel经典的5号香水推出了40ml的限量版,售罄后还有许多买家留下电话,排着队等候再次到货的信息,而专柜工作人员目前则表示“近期不会有货”。
Hermes经典的Birkin系列包包也是“限购大户”,橱窗里的那个手袋只能看不能买,还标上了“展示品”让你眼馋,至于Waiting List上的名单已经排了几米长,大牌们才不管呢。
大牌要你“排队买东西”,吊足客人胃口
经典款进行限购、预订款延时发货,还有永远等不到的waiting list,这些其实都是一种营销手段,目的就是吊足顾客的胃口,从而使客人在心理上对品牌产生更多期待,“排队买东西”似乎让客人感觉这东西“更好”。
业内人士分析,Lady Dior的限购是为了给顾客传达“物以稀为贵”的信息,也避免过多的人拥有同一款包;而“限量版”因数量有限,有时会连专柜的展示款都卖掉,所以一旦有客人预订的包包到货,会先放到货架上展示一个月左右时间,再通知客人取包,从而延长客人的等待时间。
“因为越是供不应求,就越能显现价值、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商场人士表示,处于“饥饿”状态的货品,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出客人的购物欲望,这是一种心理战术——“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
“饿”也要有个度,不能让客人“饿”过头
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制造供不应求“假象”,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销售的一种营销手段,可谓“饥饿营销”。在奢侈品界,Hermes就是“饥饿营销”的善用者,为了一个Birkin包或是Kelly包等上三五载的不少见。
而每年让人“望穿秋水”的iPhone手机发售,也是使用“饥饿营销”的经典案例。iPhone4s的发售受到了全球的瞩目,中国由于并未列入第一批发售的国家名单中,几乎是“一机难求”,而全球各地连夜排队购机的消息又为其加了一把火,不到一个月时间,iphone4s在国内的价格已炒到6000元以上,远高出4999的原价。
“饥饿营销运用的恰当,会为品牌带来益处,但也要把握一个度,不能让客人饿过头,一旦突破心理底线也会适得其反。”业内人士表示。而今年3月份,H&M联手VERSACE设计的限量款服装上市,“顾客彻夜排队”的现象却被爆料说是“被设计”,加上之后这一系列限量款又进行了较大幅度的降价,也影响了一部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
不过这种众多奢侈品牌限量版在国外可比中国好买多了,相信中国消费者是最追捧限量版,也最受用于“饥渴营销”了。
希望中国消费者也能够理智一些,别被“虚荣心”给绑架了你的“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