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定律的实质不是椭圆

标签:
开普勒椭圆定律实质摆线杂谈 |
开普勒定律的实质不是椭圆
郑炳南
目录
一,机械时钟针尖运动证明行星轨道是摆线
二,开普勒定律的实质是摆线
摘要:分针针尖围绕时针针尖运动轨道是摆线。因为公共质心相当于时钟中心轴,行星和太阳相当于两个针尖。因此,行星围绕太阳运动轨道也是摆线。那么开普勒定律是不是错误的?不是。他仅仅是,避开批判托勒密地心说摆线的风口浪尖而已。他虽然是以椭圆名义,通过对他的定律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实,它是道道地地的质心说摆线实质。
关键词:质心说
一,机械时钟针尖运动证明行星轨道是摆线
我们用机械时钟的针尖运动,以时针针尖为参考系(参考物),描述分针针尖运动的轨迹,是摆线。全世界科学工作者,可以作图验证。和时钟针尖运动同理,根据牛顿质心说,太阳和行星都是围绕公共质心运动。因为周期不同,角速度也不同。假如,太阳和行星相当于时针针尖和分针针尖,公共质心相当于中心轴。同理可推,行星围绕太阳运动轨道也是摆线。
二,开普勒定律的实质是摆线
开普勒定律实质没有错。下面对定律性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名义问题仅仅是表面现
象,无关大局。
托勒密地心说宇宙观,被哥白尼日心说宇宙观推翻以后,可以说臭名昭著了。就连他的二轮(本轮和均轮)方法论,也同样遭到痛批。虽然哥白尼也曾经运用过二轮方法论[1]。也被认为复杂烦琐,否认了。科学研究被“简单就是真理”作为评判标准了。在批判托勒密地心说宇宙观和二轮方法论的风口浪尖中,开普勒不可能去用二轮方法论。于是,他在几何图形中选择了椭圆。
行星运动轨道真是椭圆吗?否!相信现在没有一个天文学家说是,其次,牛顿也认为椭圆不够完美;再次,航天学里早就已经提出非开普勒椭圆理论。
椭圆定义:在平面上,某个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为常值,某个点的轨迹就是椭圆。两个定点就是焦点。两个焦点缺一不可。但是,开普勒椭圆只有一个焦点。
再看一看特殊摆线——偏心圆。
我们以时钟来说。当时钟的时针与中心轴松了,中心轴带不动时针走。这时候时钟坏了,时针下垂永远指着“6”不动,时针针尖(太阳)速度为零。只有一枚分针走。分针针尖(行星)轨道就是这种特殊摆线——偏心圆。在这个偏心圆里,时钟的中心轴,就是“椭圆”的中心,也是公共质心。时针针尖“偏心”就是太阳这个焦点。时针的长度就是焦心距。分针针尖指向下面“6”的时候,分针和时针重合是“近日点”。(好时钟不在这里)。分针针尖指向上面“12”的时候,就是“远日点”。开普勒认为太阳是静止不动的,速度为零,近日点不进动。他的椭圆就是这个封闭曲线偏心圆,是特殊摆线。它没有第二个焦点。(图2.1)
图2.1说明:这是时针BA与中心轴B松动了的坏时钟,时针BA永
远下垂指着6不动,只有分针BC走。时针针尖是A,分针针尖是C。
只有分针针尖C围绕中心轴B作顺时针圆周运动。如果以A为中心,
A就是偏心。分针针尖运动轨迹就是偏心圆。也是特殊的摆线。这时
分针针尖C离时针针尖A距离最近。好时钟不在这里重合,而是6
点半以后。每个钟头二针重合的地方不同,这就是近日点进动。
这个时候,近日点、焦点(偏心)和远日点三点在一条直线上面。
下面用质心说摆线观点分析开普勒三定律: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在开普勒椭圆里,椭圆中心就是公共质心。行星围绕椭圆中心运动,就是围绕公共质心运动。
因为开普勒信奉太阳是静止的日心说,没有发现公共质心。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产生变化,它的根本原因,是行星和太阳,分别到公共质心距离的合成。用时钟来说,两个针尖的距离,是时针和分针长度的合成。在近日点的时候,两个针尖的距离是二针长度之差,远日点的时候,两个针尖的距离是二针长度之和。开普勒把太阳到公共质心的距离看作零,让给了行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实际上包含了它们到公共质心的两个距离。(图2.2)
开普勒已经把质心(椭圆中心),从日心(焦点)上分离出来了,有了焦心距。这是伟大的发现。
第一定律已经具备了:行星围绕公共质心运动。已经客观承认了质心说。 它实际上是特殊摆线——封闭的偏心圆。
就是因为开普勒无意识发现了公共质心(椭圆的中心),所以他的摆线偏心圆(所谓的椭圆),比哥白尼的摆线,更加简单。并不是“椭圆”理论比“摆线”理论精确。
“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在这里,他发现了行星绕太阳的变速运动。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变速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也围绕质心运动。它的变速是太阳和行星,分别围绕质心运动的合成速度。
他把太阳绕质心运动的速度看成零, 认为太阳是死的,把太阳的活动也让给了行星。
他的变速运动客观地体现了太阳也围绕质心运动。他认为的死太阳,实际是活的。
内摆线,是太阳和行星围绕质心运动的时针方向相反。在近日点的时候,行星和太阳对面相会,互相看到的是“会车速度”——快。在远日点的时候,它们运动的切线方向相同,互相看到的是“超车速度”——慢。 (图2.2)
http://s10/mw690/836d3ca0g7b5d742ff099&690
图2.2
图2.2说明:这是行星围绕太阳运动速度变化示意图。这里A代表
太阳,B为公共质心,C、D都为行星。A围绕B顺时针运动,C围
绕B逆时针运动。C与A是近日点的位置,D与A是远日点的位置。
AE代表太阳围绕质心运动的速度,CF与DG代表行星围绕质心运动
的速度。A在近日点时,看到C的速度是EA+CF,即“会车速度”,
快,A在远日点时,看到D的速度是DG—AE,即“超车速度”,慢。
同理,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变化,也是与它们到质心距离有关:
近日点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它们到质心距离的差:CB—AB=CA,
远日点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它们到质心距离的和:AB+BD=AD。
开普勒行星变速运动,已经不是特殊摆线——封闭的偏心圆,而是质心说开放的摆线。
仍然以时钟来说,每个钟头两枚针重合的地方是不同的。也就是两个针尖距离最近的地方是不同的。这就以质心说摆线观点,解释了行星近日点的进动。(图2.1及其说明)
在第二定律里,开普勒把太阳和行星都围绕公共质心运动的精髓,全部间接地体现出来了。它的内容实质,已经是道道地地的质心说。不过他口头上说,太阳是死的。
当然,摄动理论的椭圆族包络线,也离不开第二定律,也是质心说摆线。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这里行星的轨道半长轴就是行星到质心的距离:所以这个结论应该是:“所有行星与质心距离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从开普勒三定律的本质分析可以看出,开普勒定律的实质,已经完完全全地,间接地,体现了质心说摆线的内容。第一定律是特殊摆线——封闭的偏心圆,第二定律就是质心说开放的摆线。第三定律仅仅是改了一个质心说名词。开普勒仅仅是表面措辞尽量回避“摆线”而已。
结合机械时钟针尖运动的画图,充分证明:行星围绕太阳运动轨道实质就是摆线。
参考资料:
[1],《 数学之美》,发表者:吴军,Google研究员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7/0424/13/17598_464307.shtml
作者简介;
郑炳南,男,1937年5月7日出生于中国江西省乐平市。1961年就读江西教育学院数学系函授班,爱好数学、天文。看过武汉《数学通讯》上的“摆线”,又看到《相对论导引》里水星轨道近日点进动内容,就对椭圆轨道产生怀疑。我对学过的牛顿万有引力,行星和太阳都围绕公共质心运动的知识,坚信不疑。知识青年下放劳动期间,在山上一边放牛,一边看书研究。通过几年研究,确定行星轨道是摆线,于1961年7月7日请求母亲为我绣了枕套:“水星轨道bai xian 1961.7.7”和“摆线轨道示意图”。枕头套保存至今52年了。
作者; 郑炳南
地址:中国江西省乐平市联盟路170号
中国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南宝路南宝电脑城217, 群众科技公司(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