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极力推荐的八部好书,每一本都是提高情商与智商的良药

标签:
读书 |
分类: 读书/考证/深造 |
读书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过程,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收获知识、结识朋友、开阔视野,还能提高自我的层次,作家将自己的经历,所学,整理逻辑编制成一本书,经年地流传下来,让我们能够与先贤们博古烁今,能够与文人骚客们煮酒论歌。
https://p3a.bytecdn.cn/large/13df00283abad296a84c?imageView2/2/w/560/h/420
读好书一定不会毫无所得,因为你获取的是作者耗费心力所为你营造的故事,又或者是多年的经验,从来都觉得买书是最划算的一件事,不止是纸张,更重要的是承载与纸面上的用心。
https://p3a.bytecdn.cn/large/14570000151988aedf69?imageView2/2/w/640/h/480
这八部国学经典之作,相信总有人能够细细品读。
一、智囊全集
https://p3a.bytecdn.cn/large/14560004f85e9f1d0c7d?imageView2/2/w/640/h/480
《智囊全集》是一部从先秦到明代智慧故事的总集。《智囊全集》分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其下又分见大、知微、雄略、敏悟等28类小类。不论是经邦治国,高瞻远瞩,还是出奇制胜,决胜千里,抑或是轻取富贵、全身持家,古人的种种智慧韬略,几乎收揽无遗。着实是提升智慧情商的好书。
二、道德经
https://p3a.bytecdn.cn/large/14510004f6552da26073?imageView2/2/w/640/h/639
老子所著《道德经》即《老子》一书成书于春秋末期。本书历来被学人们称为“哲理诗”。内容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它将社会、人生等问题上升到了宇宙层面去讨论思考,比如儒家思想更高了一个层面。
三、四书五经
https://p3a.bytecdn.cn/large/14540002dd599997bfc8?imageView2/2/w/640/h/480
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由九部经典著作组合。“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左传》,这几部好书,囊括了中国古代人对宇宙自然,人伦道德,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细细品读思考,一定能从中悟到什么。
四、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
https://p3a.bytecdn.cn/large/14560004f8c50ee1c519?imageView2/2/w/640/h/480
商场如战场,人生似棋盘,人活在世上少不了争斗,你不要说与人为善,其实很多事情都是找上门的,多学点计谋提高自己的情商智商绝对没错,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这两部书,堪称经典,其中记载的谋略不止用于战场,更能够让你在商场人情场用上。
五、资治通鉴
https://p3a.bytecdn.cn/large/14540002dda17e2dda5f?imageView2/2/w/476/h/357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及其助刘攽、刘怒、范祖禹等根据大量的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1362年的历史,算是史记的补充,也写的更加细致,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想要了解中国史必读的一本书。
六、菜根谭
https://p3a.bytecdn.cn/large/14510004f6bdf212a703?imageView2/2/w/640/h/435
菜根谭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学者洪应明所撰,这本书堪称奇书,糅合了儒家与佛家的大智慧,形成了作者如何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的个人见解,也是我们为人处世最好的借鉴。
七、三国志
https://p3a.bytecdn.cn/large/13df00283cee1eba3b34?imageView2/2/w/640/h/413
作者陈寿,以其史识及叙事能力,在当时已有“良史之才”的称誉。 《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有它自己的特点,它既不像《史记》那样的通史,也不像《汉书》一类史书那样的断代史,它平行地叙述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峙的史实。
容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风俗等方方面面,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真实反映三国时期的历史原貌,方便读者对这一时期丰富的历史文化有一个较为形象的、直观的认识。
八、史记
https://p3a.bytecdn.cn/large/14510004f71be564ee7d?imageView2/2/w/347/h/300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开山之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记载了整整三千年的历史,三千年,大半个中国史,相信总会有人在这历史长河中涌现的种种人事物中得到借鉴得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