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有感

(2014-09-14 11:35:42)
标签:

育儿

分类: 教育心得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这本书是“能够真正读懂孩子内心”的李跃儿所著,案例来源于李跃儿教育论坛。她从家长反映最多的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吃手、安慰物依恋、安全感缺失、分离痛苦、害怕、撒谎和不良情绪等七个方面的表象入手,贯彻“学习一种方法,必须明白其中道理”的主张,以家长所思所惑所求为主线一气呵成,真情地把孩子的天然气质和人性底蕴昭示于字里行间,可供养育者和教育者举一反三,成为让孩子远离焦虑、健康成长的行家里手。

      这本书不仅对教育孩子有用,对于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修养也有深刻的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成人并不能真正正确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由于不理解而带给孩子许多痛苦,这些痛苦造成了孩子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被解决就会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为将来他们性格中的一部分,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难,影响他们的发展。”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家长和老师之中,通常,家长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孩子的思维,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世界,他们认为作为父母,比孩子更有经验,更有正确思考的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但是,虽然父母都是从孩子的阶段慢慢成长起来的,却早已忘记了当时的自己是用何种眼光看待周围世界的,是用怎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所以,常常会误解了孩子的本意,错误理解孩子的想法,造成孩子的痛苦。

       教育与爱育的最大差别就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压抑、束缚、甚至会扼杀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

当然,除了懂得了更多的正确的教育方法,理解孩子的行为后。我们仍需要做的还有许多,比如耐心与倾听。我也看了《倾听孩子》这本书,里面讲的也非常好。我们一定要耐心,不要流露出不耐烦或者干脆命令孩子停止哭泣。不要期望或者要求孩子,也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哭时特别的烦躁,命令着马上停止哭声,不要这样,因为他们大脑的发育还没有成熟到那个阶段。你要慢慢的去说或者你来问他说,也许他会家长的说法而自己找台阶下而重新去做,所以我们要悉心捕捉孩子这种细微的转变,并给予积极的响应。当孩子出现美好、善良的行为时,我们要由衷地给予赞美,让这种行为保留下来。这种习惯我觉得现在的家庭还是有的能做到也有少数是不能做到的。所以说倾听也是一门艺术,让我们细心去学习它,揣摩它,将它运用于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不会存心跟我们为难,大多数时间是我们误解他们或者我们的要求让孩子们力有不逮;当我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掌握倾听艺术,就一定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要按照自己的要求任意给孩子输灌,孩子未必比我们知道得少,只是我们比她早来到这个世界上而已。发展自己的个性,给了她生命,更应该给她走自己的路的机会,她的独立才能让她巍然屹立。我们需要学习,学习引导而不是误导。在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需要自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