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诗歌:赞泰安十八良吏和肥城两先贤
(2020-08-23 13:19:32)分类: 绝句 |
赞泰安十八良吏
1、七绝·赞李固(东汉)
汉室清名数泰山,广施恩信速平顽。
大兴文教民风正,李固为官推首班。
2、七绝·赞徐元隐(唐)
开元徐令可韦弦,小县干封清白传。
为政宽严民赞颂,盛唐良吏惠风篇。
3、七绝·赞包拯(北宋)
民心千载奉青天,尹岱包公世代传。
山下祠堂思不断,方廉史册最高贤。
4、七绝·赞戴经(明)
仁爱公平说戴经,一钱不取犯天庭。
知民疾苦轻官位,直道怀君泪泣零。
5、七绝·赞许应元(明)
礼乐修明吏治清,长怀许子爱民情。
讼无冤滞先贤敬,岱下文风复盛盈。
6、七绝·赞袁枪(明)
除徭禁暴道其肩,兴学抚民声达贤。
修路纂书功岱下,清操美誉月常悬。
7、七绝·赞傅镇邦(清)
至今犹感傅公街,百废重隆百姓谐。
鼎革救时良吏显,政平操洁岱宗怀。
8、七绝·赞张迎芳(清)
知民疾楚罢征徭,清苦自持忠直昭。
冠绝群贤张橛子,《聊斋志异》大名标。
9、七绝·赞王一蘷(清)
风裁峻整吏民纯,豪猾众徒甘守伦。
解运龙衣常被扰,直书请禁显怀仁。
10、七绝·赞颜希深(清)
兴利为民威自生,泰安试院礼书情。
创修府志传文脉,赞誉颜公当世英。
11、七绝·赞程志隆(清)
廉明练达道程公,施教兴文书院隆。
椽笔创修乡县志,士林百代颂高功。
12、七绝·赞朱孝纯(清)
水利兴修永泽民,捐资宫寺焕然新。
《泰山图志》彰诗画,造化天工誉孝纯。
注:宫寺,指斗母宫、普照寺。
13、七绝·赞金棨(清)
万株柏树染烟霞,祠宇新修众士夸。
纂述谨严名志出,甘棠君子是金家。
注:名志指《泰山志》
14、七绝·赞蒋因培(清)
居官清正继良风,衙外金钲吏治公。
好古访碑寻岱顶,在天斯篆再浑雄。
15、七绝·赞徐宗干(清)
岱麓醴泉儒教兴,彰贤启后政昭升。
百年文运公身系,黎庶泰安今且称。
16、七绝·赞何毓福(清)
禁暴除残民竞颂,延师严考振文风。
捕拿太监谁功首,正气松亭贯昊穹。
17、七绝·赞曹钟彝(清)
爱民知县把忧纾,听讼求真信谳疏。
引水捐廉城润泽,至今清澈赞公渠。
18、七绝·赞毛澄(清)
汪培勇
三治泰安留美名,振贫除盗学堂荣。
护碑修墓功东岳,秦篆犹思君故情。
咏肥城先贤:
七绝·赞左丘明(春秋)
文宗史祖鲁高贤,《左传》兼书《国语》篇。
礼义首扬安百姓,肥城君子美名宣。
七绝·赞萧大亨(明)
三朝国士赞名臣,两部尚书情系民。
边地和平勋业立,鞠躬尽节励今人。
泰安十八良吏:
李固、徐元隐、包拯、许应元、戴经、袁枪、傅镇邦、张迎芳、金棨(q)、王一夔(kuí)、颜希深、程志隆、朱孝纯、蒋因培、徐宗榦、何毓福、曹钟彝、毛澄。
1.李固
李固(94~147),汉汉中南郑(今陕西汉中)人。永和六年(141)任泰山太守,时郡境民变频起,公广施恩信,聚众遂散。复大兴文教,崇祀名儒胡毋生,时人推其政迹为天下第一。
一麾出守,立言践行。
天下第一,史家定评。
2.徐元隐
徐元隐(692~743),唐济阴(今山东菏泽)人。开元时任鲁郡干封县(今泰安境)令。为政宽严相济,清白无私,时称良吏。
韦弦有度,为令干封。
千唐一志,存君惠风。
3.包拯
包拯(999~1062),字希仁,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天圣进士,历权知开封府等。泰安方志载拯曾为奉符(今泰安境)尹,其说虽乏史证,但泰山下旧有包公祠,世奉俎豆,千载不衰。
何年尹岱,旧史难详。
长传讴思,岱麓祠堂。
4.戴经
戴经,字孟常,明浙江嘉兴人。成化举人,正德十三年(1518)任泰安知州,廉而仁爱,政公平,无私恩。武宗将南巡祀岱,御史谕公索金民间,公曰:“吾宁以死济之,弗忍虐吾民。”致遭中伤而罢官。
一私不行,一钱不取。
感君直道,泣零如雨。
5.许应元
许应元(1506~1565),字子春,明浙江钱塘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出知泰安州,以文章饰吏治,治先礼教。节用爱民,讼无冤滞。修拓泰山书院,崇重先贤,简拔才彦,由是泰山文风复振。
苞苴尽屏,礼乐修明。
长怀许子,书院风清。
6.袁枪
袁枪,字大实,明南直怀远(今安徽怀远)人。岁贡生,万历五年(1577)任泰安知州,主政四年,力纠徭粮积弊,招抚流民,禁暴除残,讲道州学以励士子,编纂《搜玉》以存岱献,并重修泰山十八盘以便行者。时有循良清操之誉。
冰霜其操,道义其肩。
万事无私,皓月常悬。
7.傅镇邦
傅镇邦,字定侯,清辽阳(今辽宁辽阳)人。荫生,顺治间任泰安知州。时值鼎革,地方凋蔽,公召集流亡,各复其业。政平操洁,人民大悦,因北门外地荒人稀,公召居民修筑庐舍,后人因名之曰傅公街。
救时良吏,百废重隆。
至今长街,犹名傅公。
8.张迎芳
张迎芳,字畹伯,清湖北应城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康熙二十一年(1682)任泰安知州。居官清苦自持,爱民如子。性尤倔强,时大僚登岱,征索繁多,民不堪命,公一切罢之。卒后室无长物,惟图籍数笥。《聊斋志异》中所记“张橛子”,即其人也。
强项一官,忠直自矢。
聊斋群贤,首仰橛子。
9.王一蘷
王一蘷,字虞音,清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人。贡生,雍正五年(1727)知泰安州,风裁峻整,吏民肃然,豪猾不敢犯。时江南织造解运御服,所经驿站,俱藉端骚扰,一蘷详情于抚军,奏准裁革,时论称之。
龙衣解运,所过骚扰。
公能请禁,堪称吏表。
颜希深(1729~1780),字若愚,清广东连平人。贡生。乾隆十八年(1753)任泰安知府,一意兴利除弊,创建泰安试院,以校多士,又会诸同仁,创修《泰安府志》。清高宗南巡召对,誉之“他时可大用”。
廉可生威,公能生明。
君会斯意,跋此箴铭。
11.程志隆
程志隆,字蕴山,清安徽休宁人。监生,乾隆二十三年(1758)任泰安知县。吏治练达,尤重文教,与知府姚立德重建泰山书院,又延诸名儒创修县志,保存乡献,有功士林。
史简有赖,文献足征。
椽笔修志,百代长称。
12.朱孝纯
朱孝纯(1735~1801),字子颖,清汉军正红旗人。举人,乾隆三十九年(1775)任泰安知府,督筑堤防,兴修水利,又捐资重修普照寺、斗母宫等。任上主修《泰山图志》,后世誉其书“在山言山,体例悉当”。
诗画巨匠,主政岱宗。
千峰入卷,造化天工。
13.金棨
金棨,字戟门,清安徽休宁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任泰安知府,任上于泰山植柏万株,重修三贤祠宇,士民称之。又发起修纂《泰山志》,时誉其书“序述赅备,体例谨严”,不愧名志。
墨染烟霞,志留华章。
翠云万树,是君甘棠。
14.蒋因培
蒋因培,字伯生,清江苏常熟人。嘉庆十八年(1813)任泰安知县,博学多识,居官清正,尝于县衙前悬金钲以待民诉,史誉其有“古循良风”。去官后好古益笃,尝与邑人柴兰皋于岱顶玉女池重获秦篆残石,为一时金石盛事。
仙吏好古,访碑层巅。
斯篆重获,秦月在天。
15.徐宗干
徐宗干(1796~1866),字伯桢,清江南通州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道光四年(1824)任泰安知县,前后在任十年。专以振兴文教为急务,如整顿岱麓书院,创办醴泉义塾,修葺试院,重修县志,表彰先贤,启迪后进,惠政流播,黎庶感颂。
岱顶孔像,手泽如新。
百年文运,系公一身。
16.何毓福
何毓福,字松亭,清汉军镶红旗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同治八年(1869)任泰安知县。在任禁暴除残,士民争颂。为岱麓书院延名宿,严考课,士气文风,为之一振。而捕拿太监安得海,世人尤服其胆识云。
三足枭鸟,岱下折翎。
奇功谁首?惟我松亭。
17.曹钟彝
曹钟彝,字洪斋,清江苏江阴人。光绪七年(1881)任泰安知县,苦心爱民,勤于听讼,求实情而成信谳。又因泰城乏水,乃捐廉引梳洗河之水入城,居民称便,名之曰“曹公渠”。
灵源一派,双龙澄泓。
曹侯心迹,与斯比清。
18.毛澄
毛澄(1843~1906),字蜀云,清四川仁寿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光绪十八至二十九年间三次出任泰安知县,兴学决狱,振贫锄盗,尤重教育,所创境内各新式学校,建设规模,当时推为全省之冠。而修和圣墓,护秦刻石,尤有功泰岱,为世所称。
三治泰安,泰安益治。
秦篆犹在,长系去思。
肥城两先贤
1.左丘明,左丘明,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左丘明很重视礼的作用。他认为礼是治理国家、安定社会、造福人民的依据和手段,也是“君子”必须遵行的规范;作为一个君子,首先要把礼和义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君子动则思礼,特别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这些修养包括忠、孝、信、义、让等。左丘明认为国君也必须注重品德修养:国君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自己要贤明,做到秉正无私、心胸博大、知人善任;治理国家,还必须把德政和刑罚结合起来,用德政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纠正邪恶,这样百姓才能安居乐业、邪恶才能消除。
2.萧大亨,祖籍肥城安驾庄夏辉村,出生于明代泰安州放城里(今山东省新泰市放城镇),泰安市岱岳区满庄镇有萧大亨墓。明朝后期重臣、政治家、军事家。萧大亨历任三朝,功过兼有,对维护边疆和平,立下重大功勋。明廷在萧氏墓坊上撰楹联为“束发登朝,勋业永垂于边地;鞠躬尽节,忠勤益励于宦成”,是对萧公功绩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