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我看血溅乌纱有感

(2011-10-06 20:23:00)
标签:

豫剧

县级

分类: 戏曲

http://s14/middle/83624a5dgaea06d3cd16d&690

http://s5/small/83624a5dg77dcd7f3df04&690 http://s4/small/83624a5dgaea073d64133&690

http://s10/middle/83624a5dgaea07623b689&690
刘父屈打成招
http://s16/middle/83624a5dg77dcd8e8ab8f&690
杀人凶手贾都头向赖知县行贿
http://s14/middle/83624a5dgaea07b2d353d&690
拿出丫鬟家的祖传宝贝行贿
http://s8/middle/83624a5dgaea07d548447&690
定计
http://s13/middle/83624a5dg77dcd9cccebc&690
http://s9/middle/83624a5dgaea084ab9198&690

http://s2/middle/83624a5dgaea087814eb1&690

http://s6/middle/83624a5dgaea089e3e8f5&690
威逼诱骗
http://s11/middle/83624a5dgaea08c1a540a&690
赖知县向表姐行贿
http://s10/middle/83624a5dgaea08e4d5529&690
赖知县偷梁换柱换案卷
http://s1/middle/83624a5dgaea09094b880&690

http://s12/middle/83624a5dgaea09305fadb&690
严天民挑灯夜审
http://s14/middle/83624a5dgaea09510979d&690
http://s13/middle/83624a5dgaea0b67f6b3c&690
http://s13/middle/83624a5dgaea0c0644bec&690

http://s9/middle/83624a5dgaea0c2b84788&690
夫人悔恨交加
http://s10/middle/83624a5dgaea0c547f109&690

误杀刘松,勇于担责

http://s16/middle/83624a5dgaea0cebfdd0f&690

http://s7/middle/83624a5dg77dce1ae9126&690
向岳父坦承自己的过失
http://s12/middle/83624a5dg77dce1f4c0bb&690

http://s2/middle/83624a5dgaea0d61f7e81&690

http://s8/middle/83624a5dgaea0d8c8a4e7&690
http://s16/middle/83624a5dgaea0db1aa34f&690
刘兰英父亲被害,义愤填膺
http://s4/middle/83624a5dgaea0de268733&690
刘兰英昏死
http://s12/middle/83624a5dgaea0e099077b&690
      一代豫剧宗师唐喜成先生在晚年完成了艺术生涯中的最后一部代表性作品——《血溅乌纱》。这部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搬上舞台,至今已经演出了三十年,可谓久演不衰。这部戏成了诸多唐派弟子们的常演剧目,也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唐派戏迷。今年国庆节,英协老板罗林芳邀请禹州市豫剧团到此演出;我有幸前往观看,大饱眼福。唐喜成的亲传弟子颜永江,在血溅乌纱中成功扮演严天民清官形象,戏迷自呼过瘾。唐喜成大师的亲传弟子颜永江唱腔,表演颇有唐大师神韵。深厚的艺术功力,用声腔和表演形神兼备地刻画塑造出了一个封建社会中理想化的清官——严天民的艺术形象。
   剧作家宋崇顺、满自强笔下的严天民是一个清正廉明、刚直不阿、以民为本、以官为轻、有错必纠、敢于担责、以史为鉴、以血谢罪的封建社会理想化的清官形象。
  《鸣冤》一场戏是严天民的第一次出场。北风怒吼,风雪扑面,严天民内唱“风萧萧马声嘶鸣古道上——”,然后率领夫人、童儿、侍女乘车策马登场,接着一句“好大的风雪呀”的念白,再一气呵成地唱道:“天连雪雪连天万里冰霜——民受苦咱怎能袖手观望,因此上,严天民,冒风雪,踏冰霜,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出任河阳。”寥寥几句唱词,就把严天民那为民请命、爱民如子、感民之苦、救民心切的至清官吏的艺术形象给树立在了舞台上、印刻在观众的心中。进入李离庙,瞻仰遗像,严肃地而又敬佩地唱道:“春秋时在晋国他把刑狱执掌,严执法严律已万民敬仰----百姓们修庙宇永志不忘,打坐在李离庙细问农桑。”这一段唱词,揭示了严天民特别敬仰古人李离,他将效仿李离做一个没有任何污点和出现任何失误的至清官吏,也为最后的自刎做了一下交代和铺垫。严天民一见到赖知县,首先问的就是农事和民风。刘少英闯进庙宇告状,严天民不顾赖知县的劝阻,坚持要亲自审问此案。这一点,就表现出了严天民那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错判》一场是严天民人生的一个大转折。严天民不顾身体疲倦,坚持秉烛夜审,在察看案卷之时,被假证所迷惑,在提审刘松的时候又被表面现象所蒙蔽,最后制造了一起错判无辜的冤案。这场戏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较为尖锐,严天民的办案作风较为复杂,即积极审案又有自负,所以这一场的艺术形象也被打了折扣。“严天民雪夜秉烛审案卷-----一字字一句句求实求严------左思右想方寸乱-----”这一大段唱词表现了严天民夜审案卷时的思想斗争,刘松杀人的罪证俱在,然而为什么他的女儿刘少英那种喊冤声多么地凄惨悲怆?他感觉到了案件不是那么简单,决定要提审刘松。

   在这里,严天民犯了两个错误。一是为什么没有察看清楚刚刚塞进去的假证的墨迹和以前案卷的墨迹一样不一样?二是,在提审刘松的时候不该留赖知县和贾都头在一旁。正是有赖贾在一旁的恐吓,才导致了刘松为了女儿能逃脱诬陷而去承认杀人劫宝的罪行。正是刘松的“伏法”,再加上前来送茶的苏兰君不明真相要求严天民惩处刘松死刑的行动,激发了严天民的感性认识,使他失去了理智,而误判刘松死刑。严天民的形象总的来说是一个清官,但又不可避免地又有一些官僚主义的作风。
  《求实》一场,把严天民打了折扣的艺术形象又给找了回来。工作闲暇之余,严天民与妻子程氏手挽、肩并肩地在游玩。严天民不仅是一个做官之人的榜样,也是一个好丈夫。他摘下了一朵白梅插在了妻子的头上,这不仅表现了他的关爱,也表现了他的细心。当他看到程氏手上戴的玉镯之后,掠过了一丝疑虑,这表现出了严天民敏锐的居官嗅觉。他开始盘问了妻子。苏兰君说是自己家的祖传之宝后,严天民稍加迷惑。当验证确是苏家之宝后,严天民较为震惊,他已经开始感到自己很可能错判了刘松。如果是其他官员,一定会不再深究。然而,正是严天民那求实求严至清的为官理念,才决定要将此案继续深究下去。他再次传赖水镜、贾都头来见,先从玉镯的来历盘问。严天民看到了贾都头的断指后,已经明白了八九分,不由得怒气功头,拍案而起,旋即又冷静下来,因为毕竟还没抓到贾都头行凶的真凭实据,所以冷峻沉着地说道:“请赖大人、贾都头后堂歇息。少顷再来议事。”为了找到新的罪证,严天民遂命苏兰君和童儿带人前往苏坟开棺验尸,寻找龙镯的下落。
  《夜审》一场戏,把矛盾一层层地逐渐推向了高潮,在冲突中去表现严天民那感天动地的壮举,塑造他那至清官吏的艺术形象。大堂上庄严肃穆,灯火辉煌,耀如白昼,衙皂分离两旁,赖水镜、贾都头胆战兢兢地跪在两边,严天民怒气冲冠地站立在公案后。赖贾二犯面对真凭实据无话可说,只得招认。不过,碌碌无为、贪赃卖法、草菅人命的狗官赖水镜却厚颜无耻地要拉严天民下水。他那里步步紧逼,严天民连连后退。明白了下属对自己先前设下的圈套,面对着下属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严天民怒不可遏,他骂道:“无耻禽兽!”,接着唱道:“一番话讲得我怒火难忍-----错杀人已铸成千古遗恨-----执国法秉公论我要按律审问-----”。尤其我偏听赖贾之言,不听刘女之辩,一不细问刘松,二不访查乡里,三不验苏玉珠之尸,只凭一纸供状,半截断指,就断斩刘松,以致酿成千古奇冤,怎不叫人痛心疾首,悔恨终生!”严天民敢于悔悟自己的过失,这在封建社会,哪怕是当今社会的官场,都是十分难得、难能可贵的。
  《饮剑》一场,出乎观众的意料,这么清正、这么爱民的一个好官就为了一次失误而自刎身亡,带给观众的是遗憾,带给社会的是思索,带给当今官场的却是史鉴。严天民对程大人禀明了案件,程大人感到严天民在办案中虽然有失误,但因敢于及时纠正,特赦免罪责,继任河阳知府。然而,以李离为榜样的严天民并没有听从上级的特赦令,请求在李离庙中重判此案。披头散发、被气得有些疯癫的刘少英怒闯公堂指责严天民是一个不辨善恶良奸的昏官,她一头碰在了供案上,鲜血溅到了严天民的乌纱帽上。严天民心理上受到了无比的触动,他唱道:“见姑娘寻短见鲜血流淌-----这滔天大罪我要承当------也要平你这冲天的冤枉!”。先是怒斩赖贾二犯,接着不顾上级的阻拦,判决程氏入监。见到爱妻被判刑,严天民心酸地哭了。程氏悔过,劝严天民收下刘、苏儿女。面对岳父的阻拦,他执意要判妻子有罪。这表现了严天民的正直,他不袒护犯错的家属。接下来,严天民手指了李离的塑像,对程尚书言道,李离因错杀人而自刎,自己的罪过要大于李离,那么自己更应该已死来谢罪,以鲜血来劝告现世的居官之人,一定要做好官、做清官、做一个不出差错的官。严天民拔出利剑自刎而死!这一场戏塑造的严天民是一个过于理想化了清官形象,显得不是那么真实、不是那么可信。因而,他的死也引起了很多争议。
  严天民的性格是固定的,他的艺术形象却是迂回曲折中在发展的。从上任接案,到夜间错判,到发现问题深究查案,到夜审赖贾,最后再到自刎。故事情节的层层递进,表现了严天民的性格中的多面性和丰富性,塑造了十分典型的封建社会官场中理想化了的清官形象。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刻画,传达除了剧作家所要表达的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主题思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