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静下心来思考 沉下心来研究

(2012-06-06 21:18:04)
标签:

感悟

分类: 工作日记

静下心来思考 沉下心来研究

               ——谈对课题研究的几点认识

    谈到课题研究,尽管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但在很多老师的心中仍然是一个难以胜任和亲近的领域。一是因为日常的教学工作多而杂,很多时候老师们都处于浮躁和应付的状态,很少能静下心来思考。另一方面,课题研究的严谨性、规范性严峻挑战着老师们的知识水平和理论修养,课题研究中大量文稿资料的撰写,也是云里雾里,不知如何下笔。

   在“十一五”期间,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省、市级课题的研究,聆听过专家对课题的指导,在前不久参加了区教科室王主任举办的“十二五”课题实验方案的撰写专题培训,有了这些难得的经历之后,我从最初对课题研究的畏难、抗拒的心理中走了出来,慢慢地找到了一点感觉。下面是我对课题研究的几点认识,希望能给初涉课题研究的老师一点启示。

   一、以小见大,找准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课题从哪来?怎样选择课题呢?对于长期处于一线的教师,课堂、学生就是我们身边最宝贵的资源,研究课堂、研究学科教学、研究学生是永远不会枯竭的主题。实践证明,课题不是越大越好,反而是一些看似微观的研究,更利于践行,更易于出成果。比如,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可以是教学过程的某一环节、某一要素的研究,或者是某项具体教学任务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可以从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改善、学习差异或个性等等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问题来源于实践,我们要善于在教育教学的困惑中寻找问题,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在日常观察中发现问题。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盲点、难点、疑点、热点、焦点问题中,遴选具有可行性、实用性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从小处着眼,深入挖掘,于细微处发现本质,探寻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策略,从而改观自己的课堂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技能逐渐走向成熟,臻于佳境。

   二、追根溯源,厚实课题研究的根基和支撑。

   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重复研究或倒退式研究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在课题研究之前,要做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研究综述。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和背景、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理清前人在哪些方面做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有哪些主要的观点,还有哪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寻找自己研究的突破点和创新之处,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研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一个比较高的平台和起点。

   同时,要为自己的研究查找具有权威性的理论依据。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坚实的基础,缺少理论支撑的研究就像无源之水,很难深入进去。这就要求我们有目的地阅读与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各种新的教育理论、观点、方法和经验,从中汲取精华,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层次。需要注意的是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不能生搬硬套,要与研究主题相吻合;不能过于陈旧,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三、方向定位,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要有明确的方向定位,不能漫无目的,东一头西一头。为此,要精心设计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搭建课题实施的整体框架。

   一要明确研究目标。即通过课题研究要解决哪些问题,取得哪些成效。研究目标要具体、明确、可行。目标一般可分两方面撰写:一是落实在研究对象(教师、学生)身上的变化,即“教育目标”;二是获得解决某个教育问题的经验和规律,即“科研目标”。研究目标应该是力所能及的现实目标,而非理想化的目标,切忌目标过多、过高。

   二要明确研究内容。课题研究内容涉及面很广,在研究中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兼顾到。因此,必须划定我们所要研究的范围,指定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要具体、细化、指向明确,要与课题相吻合,服务于研究目标,切忌内容过宽、过杂。

   四、厚积薄发,蓄积课题研究的实践基础。

   实践出真知,一切理论皆来源于实践,脱离实践土壤的课题研究只能算空想和虚构。对于我们来说,课题研究最终的落脚点是课堂,直接的受益者是学生。教育忌讳急功近利,讲究厚积博发,教育科研更是如此。规律与本质的东西并不是一朝能得到的,需要长时间的研究与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思考,勤于反思,还要有及时记录的习惯。将课堂教学中我们的体验、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效果以及有价值的东西,甚至是在脑海里一闪而过的思维的火花及时的捕捉记录下来,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真实的例证。

   “尖毛草”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吧,在非洲草原,有“草地之王”美称的尖毛草,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草原上的任何一种野草,长得都要比它旺盛;但在半年后,雨季来临的时候,会以每天一尺半的速度疯长。科学家发现,其实尖毛草在成长的前半年时间里,长成了28米长的根。当蓄积了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后,尖毛草便一发而不可收,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一下子长成了草地之王。如果我们也能像尖毛草一样,不急躁、不浮夸,在教学实践中默默地积攒能量,当我们的研究的根基足够长时,课题研究将会水到渠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从事研究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这种幸福感在教育科研的前期我们往往体会不到,而枯燥、繁琐、艰辛、困惑常常会使我们心力交瘁。这期间,需要我们坚守科研的信念,摈弃浮躁,抛弃功利,沉下心,扎进去,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沉淀升华。相信教育科研必是一条先苦后甜、苦尽甘来的幸福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研讨实录
后一篇:小公民在行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