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岳阳楼记》练习题

(2011-07-06 21:55:55)
标签:

教育

分类: 语文学习

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 今义:天气变化)

2.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3.此则岳阳楼之大也(古:景象;今:看)

4.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观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7.前人之述矣(古:详尽 今:准备)

8.增其旧(古:规模 今:制度)

6.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7.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由写洞庭湖的浩瀚气势过渡到写迁客骚人不同情怀的句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浩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从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7、作者认为“迁客骚人”的作法不可取。联系全文,说说他肯定的古代圣贤的作法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而表明了他的旷达胸襟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伟大的抱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与“悲”照应的八个字: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与“喜”照应的八个字: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0.领导干部要实践“三个代表”,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文中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浮光跃金。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静影沉璧。

15. 洞庭湖的万顷碧波曾引发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描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尽显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展露出作者的宽阔胸襟。

16.作者认识到“古仁人”异于常人的超然情怀形成的原因是他们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们的思想感情不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的原因)

17.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8.阐述古仁人之心(或古仁人志趣)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9、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21、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一定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2 、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3、“进亦忧,退亦忧”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4、文章的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抒发作者宿志(阐述作者主要观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6、什么是心系天下的情怀?早在北宋年间,范仲淹就在《岳阳楼记》中告诉我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7、表现古仁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8、《梁惠王下》中“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在本文中把这句话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4、请写出文中一处议论的语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6、写鱼鸟自由闲适情态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7、通过写“花草鸟虫”来展现春景美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39、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本文中也有与之境界、情怀相似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0、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作者的旷达胸襟与政治抱负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

3、“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

7、如何理解“进亦忧,退亦忧”一句?

“进亦忧”照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照应“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表达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处境,而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文中的作用:。请再写出一句你从课外读到的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或名句。

作用:体现本文主旨。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位卑未敢忘忧国。 

4、用自己的话概括“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第一种: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讽刺的悲伤。 第二种: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偕忘的喜悦。 目的: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9、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看法或理解。

范仲淹的这句话体现了忧君思想,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10、文章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试简述其原因。

写景不是本文的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21、读了本文,你可能联想到我国古代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下则链接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

【相关链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范仲淹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是与他“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刻苦自励”分不开的。

19、文中“庙堂”、“江湖”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

“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江湖”指民间(或:在野、为民)。值得肯定,因为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心国事,心系天下。

2.第②段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览物之情”的“异”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4.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范仲淹: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孟子:强调君王应该重视百姓,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以百姓为先为本,和百姓同甘共苦,即民本思想。

3.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阐述你的看法。

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1)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2)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