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产业资本紫鑫药业抛售海通证券 |
分类: 福禄午评 |
本周光大解禁,没有引起市场大的波澜,几百亿的解禁市值对市场没有一点影响,说明解禁股规模的大小和大盘的涨跌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解禁股一般涉及到以下几个主体,产业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个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者一致行动人等。
一般来说,产业资本和个人投资者抛售的意愿是最强烈的,其次是机构投资者,而上市公司大股东或者一致行动人抛售的意愿很小,所以,这就是光大证券股价为什么没有受到解禁影响的主要原因。
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IPO或者增发融资等行为一般是通过社会募集的资金,因此,即使在解禁的时候处于亏损状态也不会很着急,从容在二级市场抛售也不会眨眼,毕竟,钱不是自己的。
产业资本和个人投资者则不一样,钱都是自己的,因此,有的时候如果亏损就会考虑找到操盘机构溢价获取他们的筹码,完成退出的过程,而产业资本也比较喜欢这样的解禁股,如果解禁股中产业资本和个人占据了很大一部分,那么被操盘机构承接股份进而拉涨的概率相对就会比较大。
从近两年几只遭遇解禁而大幅度被拉涨的股票可以见到些许端倪:
如年初的紫鑫药业连续涨停,我们看下他解禁股股权结构:
我们再看下去年年中因为解禁股而暴涨的康得新
还有在09年年初的海通证券大小非股权结构,因为篇幅的问题不再给出图标。
在限售股解禁的时候,产业资本和个人投资者是抛售意愿最强烈,但是又不可能一起抛售,这样会导致股价的大幅度波动,那么就会有操盘机构主动找上门或者通过拆解中心给出一定溢价向这类资本拆解股份,获得筹码,从而完成一波炒作的过程。有人会说,案例太少,不足以证明这种可能性,我要说,因为少,才有用,当这种行为模式成为一种大众普遍认识的模式,那么也就没有参考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