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别化教育案例 (王成业)
(2017-07-01 12:11:57)
标签:
教学个别案例 |
分类: 语文组 |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尊重学生,不仅意味着要尊重其权利和意愿,还要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个体发展的独特性,承认差异的存在,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
廷廷是我们班女生当中个头较大,胆子最小的一个。还记得开学第一天,她由妈妈领到班级报名,当时来到教室的还有她的同胞胎弟弟。当时看到他们两个觉得很开心,为神奇的生命力而叹服。所以当时也逗趣她,也顺便想了解一下这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但是结果却是换来孩子的沉默无语。当时甚至还有点觉得,可能是孩子和我不太熟悉的缘故,我也就一笑而过。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二、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现在的小学生,别看他们年龄小,可是他们都非常的要面子,你要是太严厉的批评他,效果反而不大。因此,我觉得,我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要做他们的朋友。就如我对待廷廷那样,当她做错事时,很真诚的和她谈心,让她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她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她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班主任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像对待廷廷这样比较有灵性的学生的时候,教师就要采取潜移默化式的,要让她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理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当然在小学阶段,老师的督促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是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刘艳丽从一个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转化为一个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其中我的督促是起了很大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