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个别化教育案例 (王成业)

(2017-07-01 12:11:57)
标签:

教学个别案例

分类: 语文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尊重学生,不仅意味着要尊重其权利和意愿,还要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个体发展的独特性,承认差异的存在,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

廷廷是我们班女生当中个头较大,胆子最小的一个。还记得开学第一天,她由妈妈领到班级报名,当时来到教室的还有她的同胞胎弟弟。当时看到他们两个觉得很开心,为神奇的生命力而叹服。所以当时也逗趣她,也顺便想了解一下这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但是结果却是换来孩子的沉默无语。当时甚至还有点觉得,可能是孩子和我不太熟悉的缘故,我也就一笑而过。

    但是后来慢慢接触才发现,这个孩子所有的人际交往所呈现出来的表现都是因为对自己的不太自信所导致的。记得刚开学之初,这个孩子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作业完成情况都不太理想,特别是早上进班情况和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十分不理想。

    记得有一次,她在一次月考中,语文考试九十三分。晚上,她妈妈来接她时,我很高兴地告诉她:廷廷,这次考试成绩九十三分哦!回家记得多多鼓励鼓励她哦!”谁知,这位妈妈当时便吃惊地回复:“真的吗?不可能吧!”当时,我也很吃惊,正常情况下,一位妈妈在得知自己孩子通过努力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第一反应不应该是肯定孩子的努力和付出吗?当时孩子也在场,表情瞬间凝固了。我也很生气,觉得这个家长给自己孩子传递的都是这些负能量的东西,这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当时便很严肃地指出她的反应的不合适。记得当时她很尴尬地笑了笑,便叫孩子以后继续加油、保持。

    其实,一个孩子的转变和成长需要过程,期待学生的成功就要有耐心、信心,教师要善于等待,善于寻找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家长同样需要付出和等待,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拥有教育的合力。

    廷廷的事例,让我再一次觉得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细节着手。习惯培养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必然也要求对细节的重视。习惯培养必须融入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注重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尤其是那些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方面。我觉得我在培养学生的习惯的时候遵循了三点原则,以下就是我的简单阐述。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廷廷这样聪明伶俐,但是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我发觉对她进行全班的批评好像没什么大的作用,相反和她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倒是非常有用的。“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她,用情去感化她,用理去说服她,从而促使她主动地养成里良好的习惯。

二、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现在的小学生,别看他们年龄小,可是他们都非常的要面子,你要是太严厉的批评他,效果反而不大。因此,我觉得,我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要做他们的朋友。就如我对待廷廷那样,当她做错事时,很真诚的和她谈心,让她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她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她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班主任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像对待廷廷这样比较有灵性的学生的时候,教师就要采取潜移默化式的,要让她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理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当然在小学阶段,老师的督促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是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刘艳丽从一个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转化为一个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其中我的督促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德育专家关鸿羽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