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野:略谈《东方战神陈连升》的叙事
(2021-11-29 13:59:22)
标签:
文化 |
分类: 批判博主 |
略谈《东方战神陈连升》的叙事
华野
《东方战神陈连升》是诗人杨秀武近年来的一部力作,诗人说他写这部作品的时候,许多章节让他自己“泪流满面”,诗歌必先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感动他人。我在读这部作品的时候,亦数度泣不成声,这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诗人在这部叙事诗中高超的叙事艺术密不可分!
一、 作为叙事诗,这部作品以诗的语言,多层面揭示了人物成长的地域环境与历史文化背景,并从中国古代那些历史演义小说、神话传说,寻找人物的原型。陈连升既是中华民族近代抗击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巴人这个少数民族的英雄。作品塑造陈连升这一民族英雄形象,并不是简单地叙述其在战场英勇抗击侵略者,而是将其置于恩施这一特殊地域环境,置于巴人文化、楚文化、大西南文化这一特殊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深刻揭示英雄人物的人格形成。作品不仅描绘出恩施这一位于北纬30度,武陵余脉神奇的地貌,如大峡谷、清江、鹤峰、邬阳关、古盐道等,也将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可歌可泣的壮举、独特的习俗融汇其中。清江放排闯险滩,斗恶浪;吊家楼对情歌;小孩满周岁抓周;喝摔碗酒;恩施白莲教、神兵、土司制度等等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呈现。“一只白虎图腾的后裔/我的老祖宗在虎门/ 更像一只猛虎/虎吼的声音像刀杀人”
从这些历史传说、神话传说中,我们看到的是巴人那种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豪爽与血性,那种说一不二的果决与坚韧,从这里找到陈连升之所以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奴才琦善威逼利诱下不愿意苟活,不以个人的升官发财换取人格的卑污、民族的屈辱的答案!
邬阳关/随便揪出一把草木/都有着不同的姓氏/随便捧起一把泥土/都有着不同的民族/随便翻出一块石头/都浸染着多元文化的风骨
邬阳关,是英雄的家乡,这里有大山、山寨、盐大路、吊脚楼、土司、白莲教、哭嫁歌、穿号子、跳丧舞……
在叙事诗中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而历史与现实的生活,就是流淌在这部叙事诗中的动脉与静脉。
二、诗歌本不以叙事见长,更不以情节取胜,但这部作品仍然带给读者很多出人意外,给人惊喜的情节。而这些情节的设计与构思,又浸透着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夸张而不失真实,充满一种喜剧色彩,有较强的的可读性。现实主义,让人物可信,让我们感到亲切,有浓郁的地域风情。浪漫主义,则给人想象,让人物闪耀恒久的光辉,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气节与美好的人格显现。
陈连升同样是一个舞者/顺着唢呐的河道畅游/伴着激越的鼓点奔驰/吐出一嘟噜一嘟噜的神秘咒语/为自己跳起活丧。
这是陈连升63岁生日,老婆准备为他置办寿宴,陈连升却改成为自己跳“撒尔嗬”,土家人为超度死者跳的一种舞,古史记载,巴人死了老人,合族不悲,把它当做喜事一样对待----“白喜事”。跳丧的人,不分亲疏远近、辈分高低、身份高下,陪着亡人,热热闹闹过一夜。这段描写悲怆、感人,情节出人意料,透出陈连升以身许国,抱定与虎门共存亡的决心!生的浪漫中有死的悲怆,偶然的情节中,放射出耀眼的生命永恒的光辉!
砍掉的脚趾骨飞起来/像一粒仇恨的子弹/射瞎敌军官的眼睛/砍掉的手指骨/飞到米字旗上/把飘动的米字旗撕了一只角。
这是英雄陈连升战死之后,对他的脚趾骨、手指骨的一段描写。这一情节让我们想起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也让我们想起上古神话《盘古开天》“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肉体可以消失,而浩气长存天地。这是中华民族挺起的脊梁,是近现代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不屈意志的体现,也是今天民族复兴的坚强基石!
陈连升猛的一掌 推开了她/右手揪住老虎的上嘴/左手揪住老虎的下嘴/双腿像骑马一样/
夹住老虎的肚腩/陈连升的屁股 像夯/在老虎的腰上猛砸/老虎不出气了/陈连升掀掉老虎/一抱搂住了她……
这段陈连升打虎救美的情节,明显受到《水浒传》“景阳冈武松打虎”的影响。但显得真实可信,因为陈连升打的是一只受伤的老虎。
黄骠马被英国人掳至香港/侵略军想用身体贴紧马身/黄骠马的四蹄仿佛触了电/
踢得侵略军像东倒西歪的草。
不得不亮出卑鄙的伎俩/举起杀过陈连升的屠刀/黄骠马岿然不动眼睛不眨/像它的主人。
死活不当亡国奴。黄骠马是英雄的坐骑,从它神秘的出现,战场上与主人同仇敌忾,到最后悲壮的结局。在它的身上,有隋唐英雄秦琼黄骠马,《三国演义》中赤兔马的影子;通人性的黄骠马,与英雄的主人相互映衬,彪炳史册!虎门海战博物馆节马图中的战马昂首提蹄,侧目疾视,似在眺望故土,看后令人泪目!
三、作为叙事诗,诗中的景物描写紧紧围绕陈连升这一英雄形象,倾注了作者浓烈的情感,是客观的景物,更是诗人眼中、心中之景! 正如古人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这个圣地叫虎门/也许是珠江 朝大海奔跑的时候/像猛虎/海湾像猛虎 海浪像猛虎/海鸥飞翔的姿势/像猛虎/绿得没有缺陷的红树林/像猛虎/出海口那么远 回望虎门的海水/像猛虎/沙角山 官涌山 九龙尖山/同样像猛虎/一只白虎图腾的后裔/我的老祖宗/在虎门 更像一只猛虎。
这段关于虎门的环境描写,既紧扣“虎门”这英雄的地名,同时作者把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描绘成猛虎,勾起人们对一百多年前那场海战的回忆,充满对英雄的敬佩之情。这是诗人眼里的“虎门”。
作品描写地理风貌,既是客观的地理地貌特征,也是倾注了诗人情感的诗人眼里的地理风貌。
四、作为叙事诗,作品对战争的描述,不仅再现了战斗惨烈的过程,也体现出中国古代兵法,善于战前谋划的特点,以及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的以弱胜强的游击战的特点。
三支部队编织的口袋阵/逐步缩小/把侵略者全部装进去
侵略者如梦初醒/知道中了地雷连环计。
这里的口袋阵、地雷连环计就有着中国抗日游击战的特点,展现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智慧!
五、作品的叙述,运用了时空倒错的叙述方式。战场上陈连升的英雄形象,与他在家乡从出生到习武从军的场景叠加在一起,古代英雄与眼前英雄融为一体;战场与幕后交织在一起;从而让作品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这种叙述方式,避免了阅读的单调,从纵向与横向丰富了作品内容。如陈连升壮烈殉国时候一段描写,镜头从前线一下跳转到成长的故乡邬阳关,并多角度高度概括展示了英雄家乡的人文、历史、习俗等。
六、《东方战神陈连升》叙事中饱蘸诗歌浓郁的抒情。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足之蹈之也。”《东方战神陈连升》是叙事的诗,更是抒情的诗。
她深情地喊陈连升男客/陈连升也温柔地喊她堂客。
女人在古希腊是月亮女神/在邬阳关是天生的妖精/睫毛勾死男人/酒窝醉死男人。
这段描写陈连升于繁忙的军务中与妻子的小聚,对夫妻情深的描述,让读者如痴如醉,体现出叙事诗中浓烈的抒情!
总的来说,作为叙事诗,《东方战神陈连升》的叙事,体现出诗歌高度的概括性与跳跃性性。因为诗歌不是像叙事作品再现生活,而是抓住生活的本质,反映生活,表现生活!而作为诗歌,其浓烈的抒情渗透在作品自始至终的叙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