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平复帖
标签:
情感 |
小时候,炎热的夏季,酷暑难当。漫长的暑期,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就那样挨着。但妈妈总会给我们带来清凉。今天下班带回来一个新鲜的大西瓜,明天下班又买了流蜜汁的仙桃,后天下班则带回一嘟噜一嘟噜的美味葡萄。妈妈说,夏天不要省钱,能吃好的就吃好的,能吃新鲜的就吃新鲜的。夏天小孩子长身体,大人也辛苦,身体最重要。
这话我记住了。妈妈的生活哲学传递给了我。等我有了家,有了女儿,又有了小外孙,每到夏天,我就会说,夏天不能省钱,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还要吃好的喝好的,保证身体无恙,平安度夏。
2022年的夏天,似乎来得格外早,热得格外猛。就连江淮地区特有的梅雨天气,那淅淅沥沥的雨,略带发霉的空气,都被热浪冲走了。梅雨季节过去后,有人问,今年的梅雨呢?好像老情人失约,没有见着,心里空落落的。
高温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有报道说发生了好几起热射病。有一个大厨,持续发烧42度,没有抢救回来,活活被热射病夺去了生命。可见,夏天不是好过的。所以说呢,夏天高温季节叫酷暑。一个酷字,道出了热烈夏季背后暗含的凶险。必须认真对待。我妈妈就是认真对待每一个酷暑。也教会了我们怎样去过夏天。
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越热,荷花开得就越艳丽。合肥有许多赏荷的地方,一直想去,还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前几日,在小区菜市场门口见到有一卖荷花和莲蓬的老妇,异常欣喜,就像见到了懂我心思的亲人。感激她把荷花塘的雅丽清幽,带到了红尘滚滚的闹市。使我暑天里寻寻觅觅的小心思,终于有了着落。
一只竹篮子,里面装着好几把荷花和莲蓬。荷花全是骨朵,粉嫩水红,泡一泡很快就会开的。莲蓬碧绿碧绿,饱满圆实。急忙询问,迫切想买。不能外出赏荷,那就把荷花请到家里吧。老妇人面容清秀,笑眯眯的,年轻时肯定是个好脾气的美人。看我那么喜欢,在我买了一把后,又额外赠送给了三支。她说,看你喜欢,多送给你。就这样,我一手拎着菜,一手捧着荷花,昂扬走在回家的路上,引得不少人注目。当然,人家不是看我老去的面容,而是看那美丽娇艳的荷花。
回到家,第一件事是把荷花插到花瓶里。往桌上一摆,本来平淡无奇的空间,顿时生动明媚。到了第二天,荷花盛开了。是那种胭脂一样的红,美艳了整个家。
我还干了一件事,吃荷花。当天中午选了一些荷花瓣,洗净后,用面粉裹住,放在油里炸一炸。一道荷花美味端上了餐桌。那口感,清新清雅,是荷花骨子里的味道。
夏天,酷暑,热就热吧。不是什么时候都有荷花可欣赏可品尝的。生活就看自己怎么过。
夏天,吃什么好呢?荷花,那是浅尝辄止。还是家常菜为主。
家里有个百年老蒜窝,那是我从收藏家娄安庆手里淘来的。蒜窝是青石的,原配的杵子还在。看它们一点脾气也没有的光滑圆润模样,就知道那是岁月的杰作。不管它有多少文物价值,蒜窝的作用是舂蒜。就用这个百年蒜窝舂一窝蒜,再配以咸鸭蛋黄和麻油搅拌均匀,用来拌凉面吃。这样的凉面会吃出历史的味道,有内涵,最开胃。说干就干,百年蒜窝用起来很顺手很给力。大蒜瓣在蒜窝里很快就被捣成了蒜泥。晚上,下班回来的孩子们,吃得那叫一个爽。
现在市场上也有蒜窝卖,材质或木头或瓷器,都是薄薄的,轻飘飘。用起来得小心翼翼,根本没有了捣大蒜的成就感。小时候,在知了的声声鸣叫中,一家人围在大树下的饭桌上,呼哧呼哧吃凉面拌大蒜的情景,只能留在一部分人的记忆里了。
我家有个百年蒜窝,让我们重温了曾经的夏日生活,味蕾满足的同时,心灵上也获得了安抚。小时候的家,那是灵魂的皈依。
一朵栀子花盛开在高高的枝头。是我的眼花了吗?这是什么季节?盛夏酷暑啊。栀子花开在温柔的五月,最多延期到六月。现在已经是7月15号了。我来凑近看看。真的是一朵不畏酷暑的栀子花啊!窃喜加惊喜。
其实,每次路过这丛栀子花,就忍不住想看看。还会有栀子花开放吗?很快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失落离开。甚至开始憧憬明年的五月了。
是不是栀子花感受到了我的思念,特意在盛夏为我盛开了一朵。我以为是这样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