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31小学日志雨雪徽州行
标签:
育儿 |
大年初二,也是2月2号,我们带着源宝从合肥出发,前往徽州,去度过一个特殊的春节。
徽州,现在改为黄山市,可我们还是习惯称徽州。五岳之首名闻遐迩的黄山座落在徽州境内,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徽文化、徽派建筑和人文景观,则是徽州最吸引人的魅力和灵魂所在。此行,我们并不准备带源宝去登黄山,而是让他先对徽州有个直观的印象和地理概念。
刚出发不久,天气就阴沉了下来,再继续朝南开,在合肥天气预报喊叫了好久都没有下下来的雪花,此刻则在风的裹挟下扑翩然而来,扑打着车窗。真的下雪了!源宝透过车窗高喊下雪啦、下雪啦!小朋友盼望下雪都有些焦虑了。老说天气预报骗人。可就在我们徽州行开始,竟与大雪不期而遇。当然,这也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难度。源宝爸爸小心翼翼驾驶着车辆。
皖南山区,崇山峻岭,雪花覆盖在群山之上,白茫茫雾蒙蒙。随着车子的行驶,山峦也跟着起起伏伏。“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想起了伟人的一首诗,我们小时候都会背。
一路风雪一路景,这景是源宝从未见过的大山中的雪景。小家伙一点也不感到旅途的疲劳,一路上兴致盎然。车过铜陵长江大桥的时候,我们告诉源宝,大桥的北边是江北,大桥的南边就是江南。江南江北就是这样划分的。我们现在正从江北跨到江南。源宝一下子就明白了,因为他亲眼看到了也亲自在经历如何从江北到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怎不忆江南?”。白居易也是迷恋江南的。源宝会背这首诗。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江南,马上就能感受到白居易的感受。
的当初预订酒店时,源宝爸爸特意询问在客房是否可以看到新安江?回答是肯定的。所以,当我们一进房间,就赶紧打开窗帘,哇,新安江、美丽的新安江就在眼前。源宝爬在窗前朝下望去,指着下面喊道,那就是新安江吧?看到新安江了、看到新安江了。虽然他并不知道新安江有什么意义,但是看大人们那么重视新安江,也就跟着一起感兴趣了。
雨夹着雪,雪夹着雨,扑啦啦下着,天气湿冷。江面迷离朦胧,酒店边这座新安江上的黄口大桥湿漉漉的,行人稀少。还是忍不住,带着女儿带着源宝冒着雨雪撑着雨伞,无论如何都要到新安江上走一遭。脚下新安江蜿蜒流淌,抬眼处重峦叠嶂,城市里华灯初上。烟雨徽州,高楼林立,山高水长。我们三代人在大桥上流连,顾不得寒冷,忽略了雨雪,满心欢喜,兴致盎然。
晚餐吃什么?当然要吃地地道道的徽菜啦。大年初二,游客稀少,饭馆营业的也不是很多。但有一家叫老徽州的徽菜馆却顾客盈门,它就坐落的新安江畔。我们点了极具徽州特色的毛豆腐,还点了笋片炒咸肉,这个也是徽州名菜,笋子都是鲜嫩笋(当地人有办法保存),咸肉是徽州刀板香。在要不要点臭鳜鱼时我们犹豫了。因为合肥有许多徽菜馆,臭鳜鱼大行其道,经常能吃到这道徽州名菜,感觉不是很想吃了,就没点。改点了一道剁椒鱼头。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这家的剁椒鱼头十分鲜辣美味,刺激味蕾,减轻了旅途疲劳感。源宝跟着我们起哄,吃了一些平时不吃或吃不到的徽菜,因为徽菜味重,源宝多少有些不适应。当然了,他的兴致很高,也没少吃。
说来徽菜的形成非常有趣。曾经的徽州交通极其不便,山路难行,水路也要很多天。有些新鲜食品很难保存,运输过程中难免发霉或变质。聪明的徽州人巧手加工,结果成就了一道道传统美食。比如臭鳜鱼和毛豆腐都是这样产生的。现在,不臭的鳜鱼要闷的似臭非臭了去做,名曰臭鳜鱼。不长毛的鲜豆腐要专门放置到长毛,再去加工,名曰毛豆腐。外省人来安徽必点这两道菜。
西递位于徽州黟县东南部,村落面积约13公顷。黟县始建于公元前221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第二天,依然是雨雪天气,湿冷湿冷的。到达西递村口的时候,小雨还在下。不过,当那个标志性的建筑——荆藩首相的刺史牌坊印入眼帘的时候,别提有多激动了。这就是群山环抱中的西递,我们真的来到了西递。多年前我曾来过这里,就是这个高大的牌坊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子孙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始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最鼎盛的清代“乾嘉”年间,西递宅院多达600多座,有99条巷子,90多口水井,34座祠堂,13座牌坊,近万人口,号称是三千烟灶,九千丁。时至今日,西递村仍保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胡姓,其实不姓胡,姓李。村民们会说,我们是“李改胡”,来自婺源考水,是昌翼公的后人。昌翼公是唐朝皇子,唐末遇大难,朝代更迭,流落民间,由胡姓贴身侍卫抚养长大,取名胡昌翼,是李唐王朝留下来的唯一一个皇子。所以,在西递有胡李不通婚之说。
请了一位导游,她带领我们进入到了村中,穿行在白墙灰瓦高大气派的古徽州民居中。时光仿佛倒流,让我们回到了小桥流水人家,鸡犬之声相闻,阡陌纵横,炊烟袅袅的农耕时代。一种久违了的乡野清新和人文古韵扑面而来,不得不发怀古之幽情。
在一座座几百年的深宅大院里,祖上辉煌的历史都刻在了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中,经岁月的打磨,积淀出无与伦比的尊贵。每家每户都有天井,天井很高。正置下雨,雨水顺着天井流下,流到了大水缸里,流到了荷花盆景中,流到了天井下的石板上,滴答滴答……几百年来,这些水又顺着石板缝隙,流到了村中的小河中,汇聚成涓涓细流,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最终,这些水都要流到村口的水口中,形成聚财风水,这就叫肥水不流外人田。源宝对这个高高的天井很感兴趣,昂头仰望,不断问这问那。
古老建筑上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件件都是无价之宝。挂在中堂的充满哲理和文化韵味的对联,都是徽州人处世治家的座右铭。引领着徽州人的精神指向。比如:“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便宜多自吃亏来,快乐每从辛苦得”。“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还有很多很多。源宝在一户人家的大厅看到了老旧的小人书,捧在手里舍不得放下,站在那里一页一页翻看。源宝很喜欢徽州老房子里的东西,他不觉得陈旧枯燥。
有一处建筑,主人修建时特意在路口拐角处把墙角的直角削成了三角,形成一个凹下去的三角形平面,这是为路人行走方便,不至于被拐角磕伤。还有一层寓意——凡事退一步海阔天空。老祖宗活得通透明白。站在这里,有所思,思自己为人处世是否也做这番考虑。感觉做得非常不好,十分汗颜。
在胡氏宗祠内有个敬爱堂,里面供奉着胡氏的老祖宗,明确家训永远不得恢复李姓,世代记住胡氏的救命养育之恩。或许,我和这个村落也有着血缘关系呢,我姓李,父亲是陕北延安人,老红军,随部队解放合肥时留在了安徽。听老家人说我们是李唐王朝的后裔。一千多年前那个大唐盛世,留给中国人多少繁华绮梦。时光总是那么无情,岁月悠悠,繁华落尽。我带领女儿和小外孙拜了拜李姓祖先,表达了我们的敬仰之情,也是对自己来路的回望。华夏子孙,每个人都是有来路的。华夏文明,之所以灿烂辉煌,经久不衰,那也是代代传承的。
走在被雨水打湿的黑色石板路上,导游告诉我们,这种石头只有黟(念:衣)县出产,而且很多,老百姓就地取材,用它建房子铺路。离开黟县就没有这样的石头了。所以,黟字是黑和多组成。原来是这样啊!我周围好多人不知道怎么读这个字,一说到黟县干脆说,就那个黑多县。不成想,还真是黑多呢——黑色的石头多。这些黑色的石板路被人走了快一千年了,黑黝黝的,光滑明亮。明白了黟字的来历,顿觉这些石头都带着文气和古风。它承载着徽文化和历史,一步步向我们走来,还要一步步向未来走去。这个大山里的古村落,它的每一块小石头都是有故事的。
在村口,我们吃到了真真正正的毛豆腐。豆腐身上的毛长长的细细的柔柔的白白的,放到油锅里一炸,外焦里嫩,再浇上徽州特有的蒜蓉辣椒酱,那味道可遇不可求。源宝忍着辣都要多吃两口呢。这一家店上过《舌尖上的中国》,老板娘很自豪。
徽州有个花山谜窟。这个景点不是古村古街,而是一个迷宫一样的石窟群。
我想,对于小源宝来说,能到山洞里跑一跑,探寻一下真正的迷宫,一定会欢呼雀跃的。其实,对花山谜窟早有耳闻,当年源宝外公参观过花山谜窟后,回去查阅资料多方考证,写了一篇文章,探索花山谜窟成因,分别刊登在《合肥晚报》和《黄山日报》上。在那时,我对这个山洞就浮想联翩了。所以,第三天,我们选择到离屯溪老街只有十二公里的花山谜窟风景区游玩。
新安江边的这座不起眼的小山叫花山。沿山一条风景栈道通往迷窟。栈道上一步一景,上上下下蜿蜒逶迤。新安江环流而过,山水相连,如诗如画。
雨过天晴,风轻日暖。结香花一团团的花苞顶在枝头,马上就要喷薄怒放了。雨雪洗刷和滋润过的花花草草们,带着春的萌动,身披露珠,支棱着枝叶,要多蓬勃有多蓬勃。葱翠的山坡上红梅花儿一丛丛一片片,似粉色云霞漂浮山间。想起来了,2月4号,这一天是立春日,二十四节气的第一节。春天真的来到啦!
源宝时而在前时而在后,跟着我们漫步在山间栈道。栈道旁边有小松鼠和其它小动物造型,逼真灵动,孩子们都喜欢。想着要到山洞里探宝,小腿跑得更快了。不多久,我们就来到了洞窟口。外观上看不出什么,可是一进洞中顿觉温暖如春,原来洞内温度常年保持在摄氏14度,天然的空调洞。
这个洞的发现也是偶然的。2000年的某天,当地老农上山打柴时,无意中踏松脚下沙土,土块纷纷滑落,露出石壁上深不可测的洞穴。当地政府听说此事后,组织人力勘查,结果使这组庞大的石窟群得以重见天日。石窟群呈线性分布在新安江畔连绵的花山山麓中,全长约5公里,现已探明的石窟有36座。现在可游览的只有几个石窟群,其余未经发掘。据专家考证,石窟群开凿于晋代之前,距今至少1700年。
我们来到了洞内,心情无比激动,也非常好奇,就是想一睹古人巧夺天工留下的旷世杰作。源宝当然是更加兴奋啦,拉着爸爸的手跑在了我们的前面,在洞内上上下下奔来跑去。我看到了石窟岩壁上当年的凿痕印迹至今依然清晰如初,好像是工匠们刚刚放下工具休息去了。时空穿越数千年,可在洞内,时间却停留在了洞窟凿成的那一刻。天上一天,人间百年。洞中一天,人间也是百年啊。
洞内空间奇大,很平展,有的地方就像是开会的大礼堂。洞中有洞,洞中有柱,洞中也有水,洞中还有现代化的声光电。霓虹闪烁,激光探照,五彩缤纷。整个洞窟成了一个仙境,不,仙洞。徜徉其中,亦真亦幻。想象着古人是如何依山凿洞?用的是什么工具?那么重的石头是怎么搬出去的?又都运到哪儿去了?至今无人破解,难怪叫花山谜窟。源宝想探寻宝藏,东摸摸西看看,到处都是石壁,宝藏没寻到,倒是看到了十二星座壁画。源宝找到了自己的白羊座,也算是寻到宝了吧。这些壁画是新装饰上去的,进去的游客都在洞中寻找自己的星座。我则迷失在洞中的奇幻光彩中,沉浸在神仙的境界里。不想出来了。
花山谜窟,不管是屯兵说,还是秘密备战基地说、采石场说、屯盐说、功能转化说、环保巢居说等等。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珍贵遗迹和宝贵财富。能到洞中一游
,当一次神仙,足矣!
新安江上有一座最著名的大桥叫镇海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桥始建于明嘉靖15年(1536年),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再遭水毁,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再度重修。长133米,宽15米,为六墩七孔石质拱桥,是安徽省现存的长度排在前20位的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石拱桥之一。这座桥,可以说是徽州的精神象征和历史见证,也是和老百姓最息息相关的建筑。每次去徽州屯溪,我都要到大桥上走一走,走过了这座桥,就算是来过了徽州,到过了新安江。有几次,我们一行人坐在桥边的小饭店门口,边品尝徽州小吃,边欣赏大桥风景,古老和现代,高山和流水,还有落日的余晖,时空交替着,我们也沉浸在山河壮美人生如梦的无限遐想之中。
2020年夏,安徽省遭遇了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我记得在合肥,南淝河洪水滔滔,巢湖浩渺连天,湖边的中庙都被大水漫过了。就在7月7日那天传来了屯溪镇海桥被冲垮的消息,别提有多震惊和难过了!
此行徽州,一定要看看重修过的镇海大桥,他还是那样庄重古朴敦厚矜持吗?我们专门开车来到了大桥旁。看到了、看到了,大桥修好了,修旧如旧,还是原汁原味。镇海桥的修缮工程,尽最大可能保存原有历史信息,比如,在水中把原有构件全力打捞上来并加以利用。尽量保持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工程于2021年12月完工。
像见到一位大病初愈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我一下子就扑到了桥上。源宝也拉着妈妈的手好奇地在桥上走来走去。我告诉他这座桥在明代就有了,有好几百岁了,是很老的老爷爷。你看,不是很宽很大,可是在古时候,老百姓就是靠着这座桥往来于新安江两岸呢。源宝已经有了历史的概念,知道明代还在清代前面,懂得了这座桥的古老和珍贵,故意重重地在桥上踏來踏去,发出啪嗒啪嗒的响声。只有这样,才能表达他对这座大桥的好奇和稀罕。让孩子亲身去感受历史,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镇海桥的桥头一边就是屯溪老街。屯溪老街还保有宋代的建筑,也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那里经营着安徽特产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还有徽州土特产、古董字画、文玩玉器、石雕砖雕木雕、精美的徽砚,应有尽有。展示了徽商的传统、精致和富有。到了屯溪,老街是重要的打卡地。过年期间,店铺很少开门,此行就不去逛了。
返回的路上,经过太平湖。我们特意下高速,带源宝看看太平湖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我们居住小区门口的道路叫陈村路,源宝每天都要路过陈村路去上学。要让源宝知道,他天天走的路就是根据陈村水库而得名的。那么陈村水库在哪里呢?陈村水库就是太平湖,太平湖就是陈村水库。它是安徽省境内唯一完整的中央直属水库,也是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
站在烟波浩群山环抱中的太平湖畔,人的呼吸都畅快了许多、视野也开阔了许多、身体也轻松了许多、大脑也灵动了许多……总之,身心愉悦。天气还是有些阴冷,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太平湖也叫陈村水库的热情眺望。湖的尽头看不见,实在太辽阔了。仰望天空,有飞鸟在翱翔,自由自在。
源宝看到了太平湖,知道了陈村路的来历。
对于一个6岁多的孩子来说,这是一趟难忘的旅程。
2022、3、3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