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场杜鹃花之约
标签:
旅游 |
那会儿,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我们忙着在茱萸树下朗诵“遍插茱萸少一人”呢。其实,我们那时候的心情并不像王维当初那样孤独惆怅思念亲人,我们只是借用了他的名诗名句,这样显得我们很有文化。我们是欢欣鼓舞的,因为我们第一次看到了红的像红宝石一样的山茱萸,稀罕得不得了,忙着和它合影留念。
大山里的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新鲜的刺激的喜欢的。岳西县姚河乡马石村,我们已经在夏天秋天和它亲密接触过了。那么,春天的马石村漫山遍野开遍了杜鹃花的马石村又是怎样的惊艳呢?一个冬天都在盼望中度过。就像盼望一场心仪的约会。再说了,心仪对象已经向我们发出了邀约,更令我们急不可耐。
春风浩荡了好几次后,4月来临。城里园林绿化带的杜鹃花噗噗地开着,像营养充足的婴儿,鲜艳肥嫩,好看是好看,可就缺点儿什么。我把图片发给山里的李老师看。李老师那个大脑,别看到了城里木呆呆的,可回到自家的山坳里,就像上了润滑油,灵活得很呢,立刻领略了我的意图,马上回复,山里的杜鹃花还待几日才能盛开,或许下周就能来了。我们有个小群,小敏看到了,立刻说,那我们就下周去。她比我还心急呢。其实,我也是这样想的。
我们在下一个周末,4月16日终于出发去赴我们的杜鹃花之约了。我的女儿还有小外孙源宝随行。源宝自从上次随我上山去看过茱萸后,就念念不忘那个大山和大山里的李爷爷了。这次带他去看杜鹃花,简直也是迫不及待了。女儿更是请了假也要去的。谁不想一睹大别山杜鹃花的风姿呢?那是一年中的盛景啊。错过了就要等一年。
16日傍晚,我们抵达马石村李老师的家。小狗灰灰是认得我们的,跟前跟后摇晃着尾巴,替主人欢迎我们的到来。
女主人在山上摘茶叶,还没回来呢,李老师则忙着烧火做饭。杜鹃花盛开的季节,也是山里人最忙最辛苦的时候,新茶集中上市,时间不等人,必须争分夺秒。为了减轻李老师家的负担,我们自带了许多熟食,就像在自己家一样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在这里,我们也找到了家的感觉。大山里有个像家的地方,真好!
星星出来了,一闪一闪,布满天空,让寂静大山里的夜晚充满了原始的神秘和引力。源宝欢呼雀跃,这比他在城里的天空看到的星星不知道多出多少倍。他看到了北斗七星,还认出了我叫不出名字的这星那星。最近一段时间,小家伙痴迷太空外太空。其实,我也是对山里有星星的夜晚非常迷恋,那是小时候的一种回甘。有星星的地方才有童话。一个人的童年,如果没有星星可仰望,没有对着满天的星斗发呆幻想过,是多么大的缺憾啊!所以,我非常希望源宝的童年没有这些缺失。如果不带他到山里来,这种缺失是注定的了。现在,任何一个城市的天空都不可能繁星满天了。仅有的几颗星星无力地眨着眼睛,没有激情,没有幻想。
四月的大别山如花季少女般明媚鲜妍,所有的植物都处于生命最昂扬的勃发期。不比初春,植物们还在拼命挣脱冬天的枷锁,略显羸弱。
杜鹃花以大红色和玫红色居多(还有粉色、黄色、白色等),当它们在春天怒放的时候,像一团团彩霞在大山中飘舞,翠绿雄伟的大山,此刻分外妩媚妖娆。所以,杜鹃花又叫映山红。大别山上映山红开了的时候,是春天里最美的风景,没有之一。
李老师带领我们向更深的山坳进发。他说,山越深,杜鹃花越茂盛。其实,在山道两边的崖壁上,时不时就有一簇杜鹃花探出头来,我们够不着,但可以仰望。
山崖上的杜鹃花枝条挺拔纤细,花朵秀美鲜亮。都是一团团一簇簇扎堆在一起,不管不顾地昂首挺胸,自顾自地飞扬跋扈,野性十足。天地之大,风儿之劲,舍我其谁。这些山里的杜鹃花山里的映山红啊,自由奔放如你,灿若云霞如你。你的精气神,足以让我们膜拜。你的盛世容颜,足以让我们尖叫。你植根在巍峨雄伟的大别山上,也和这大山一样透着英雄气概。想想城市花坛里花盆里的那些杜鹃花,真有点为它们难过。
我们继续往山上前行。杜鹃花越来越密。远远就望见了在山路前面的一个弯道处,高崖上一大片盛开的杜鹃花,粉色的大红色的玫红色的,交相辉映。阳光正好,蓝天白云。看这些花一定是仰望,仰望花儿连同蓝天都在我们的视线之中,蓝天成了花儿的底衬,花儿们在高高的山崖上喷薄而出,恣意洒脱,那是怎样的夺人心魄啊!我们拍照,可惜手机拍不出它们十分之一的俏丽俊逸。只好安慰自己,我们来过了,我们看到了,我们没有辜负四月的大别山。
小敏指着前面远处的山坡要我看,原来是一大簇粉色的杜鹃花开在半山腰的密林中。万绿丛中,一团仙雾,云蒸霞蔚,飘飘渺渺。我心醉神迷,恍恍惚惚,看了又看,久久不愿离去。这样的景色,只有大别山的深山密林中才有啊。
李老师说,多年前,山里的杜鹃花真叫多。后来利益驱动,有人就挖杜鹃花去卖,破坏很严重。卖到城里的杜鹃花虽说是野生品种,可是一点精气神都没有了。现在,严禁买卖,杜鹃花慢慢又多了起来。但还没有恢复到最佳状态。我们也在心里默默祈祷,愿杜鹃花儿再也不要遭到盗挖了,大别山才是它们的家,故土难离,让它们在自己家里快乐地生长吧。
朋友圈里也有人晒到大别山看映山红的照片。那欣喜快乐的神情,和我们一模一样。映山红是四月的主旋律,是大别山的山魂花仙子。美好的四月,大家都不想辜负。
李老师家的后山上有一大片茶园,不上化肥不打农药,真正的野茶。每年也就能出不到百斤茶叶。自从喝过李老师家的茶叶后,我把别的所谓名茶都丢到一边去了。
这里海拔高,茶叶开摘要比低海拔地区迟十天半个月。那些追求喝明前茶(清明前采摘的)的,就喝不上这里的岳西翠兰了。由于不上化肥不打农药自然生长,又加之高海拔,这里的茶叶一直到清明节后才能开摘。我们到来的时候,也是李老师家最忙的时候。我们于心不忍来打扰,又不能错过杜鹃花季,真有些为难。好在李老师一家也不把我们当客人,我们也不把自己当客人,互相也就相当自在随意了。
李老师的夫人是个勤劳的山里女人,每天5点半就起床到后山上采茶去了,中午回来匆匆忙烧饭,吃过后立刻又上山了,一直要到晚上7点左右才下山来。一天十多个小时的辛劳,只能采摘4斤多草(当地人称鲜茶叶叫草),4斤草才能出一斤成品新茶。这些当天采摘的草当天就要加工出来,用炭火人工烘焙。
采摘的草小小的尖芽芽碧绿碧绿的,躺在竹篮子里,简直太养眼了太迷人了。凑上去闻闻,淡雅又浓郁的馨香直扑鼻腔,熟悉的味道,就是岳西翠兰那独有的兰花香。
烘焙它们时,下面铁盆里装上烧红的木炭,再把茶叶放到一个大竹罩上,竹罩罩在木炭盆上,定时不断给茶叶翻个,直到烘焙好了才行。这样的工作,每天都要到夜里12点才能结束。李老师家的茶叶坚持最少烘焙两次,要是遇上阴雨天就烘焙三次。他说,只有这样精心制茶,茶叶的清香才能充分散发出来,口感才上佳。难怪李老师家的茶叶,喝过的人都说,好香啊。要不是亲眼所见,真不知道制茶的艰辛,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野茶。
第二天下午,我们从山里看过杜鹃花回来时,李老师的夫人还在后山上采茶呢。我和小敏手脚并用的爬了上去(山坡很陡),看她采茶,也学她的样子采茶。不敢造次,怕采摘的不符合标准,浪费了茶叶,我们也就是摆摆样子拍拍照而已。
小狗灰灰和另一只小狗黑黑看我和小敏爬山艰难,就给我们引路,看我们摘茶拍照,也跟着起哄跑过来跑过去。下山更难,小狗就在前面示范走Z字型路,走几步停下来看我们走,我们安全走到跟前后,小狗又继续领路,直到把我们领回平地。我们大声表示感谢,小狗们似乎听懂了,摇晃着尾巴,和我们一样高兴。晚上吃饭时,小狗灰灰在饭桌底下触碰小敏的脚,小敏会意,给它夹了几块肉吃。好有趣哦,小狗也知道要奖励呢。
源宝对采茶也很感兴趣,在山坳的茶园里拉着妈妈来回疯跑。他感受着天地间的自由自在,也感受着青山绿水的美好。他看到了茶叶的嫩芽芽,知道了茶叶是怎么来的,也闻到了茶叶的馨香。末了摘了一小把嫩茶尖尖放到我手心,要我保管好带回家去喝。我郑重其事的把这小撮茶草带了回去,在炉子上简单烤了烤,泡了一杯茶喝掉了。这杯茶肯定不正宗,但喝着它的时候,我很快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