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高密古迹

(2013-01-24 11:31:58)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高密古迹作者:剑客

 

 

            高密古迹
    高密市的文化古迹多而全,从上古时代到秦汉以后,各个时期多有遗存。如古城垣、古道路、古墓祠等,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
1、古遗址
    (1)龙山文化 在今高密城西25公里的双羊镇李家山东村东北200米处,曾出土新石器时期的石刀、陶器等,属龙山文化。
    (2)商周遗址 在今高密城西27公里的双羊镇后店村西北150米处,面积75000平方米。遗址地表有灰土层分布,大者100平方米,小者10数平方米,因取名灰埠子。建国后,先后由七鬲足、豆座、罐口沿等文物出土。陶器中有夹砂褐陶、灰砂红陶、泥质灰陶、黑陶,带有商周时代的风格特征。
    (3)百脉湖 又名西泺,故址在今高密城北,其范围包括今夏庄、姜庄、仁和、大牟家等镇辖地。元代以前,百脉湖曾是一个薮泽兼备、水盛草丰的广阔低位沼泽地。由明至清初近三百年的演变和群众长期的生产斗争,挖沟排水,筑田耕稼,创造了台田,发展了生产。到清代中期,已是粮油俱收、村落纷呈的农业区域。现在已成为高密盛产粮棉、蔬菜、纺织、机械等工业企业迅猛崛起的重要经济发展区域。
    (4)都泊 在高密东北的夏庄苓芝、南直、泊子一带。元、明时期,泊水丰盛,盛产莲藕。旧志列为县八景之一的“东浦菏香”即指此地。至清,泊水渐衰,水域退至泊子周围,有小鹿湾、小龙湾之称。今已淤为平地。
    (5)城阴城 位于今高密城西南22公里的潍河东侧,南北、东西各长2公里,为西汉文帝十六年置。历经800余年,该城遂废,现仅存东城根残墙10余米,南城根残墙30米。城址地表曾发现汉砖、瓦、陶器。建国后曾有陶壶、盆、缸、瓦、货币及半两钱模等文物出土。
    (6)胶西城 在今高密城东南12.8公里,胶河东侧,南北、东西各1公里,面积1平方公里。为隋开皇十六年置。城侧有晏王冢,又名晏王城。唐武德六年撤,地归高密县,该城即废。近城曾有铁镣铐、石磨、盆、罐等文物出土。
    (7)义城堡 在今高密城区内,为唐武德三年置。唐武德六年并入高密县,治所徙夷安城。该城遂废,后称“古城”。
    (8)石泉城 在今高密城西南34.5公里处,潍河东侧,今注沟镇李家埠西南侧,为西汉宣帝本始元年置。东汉撤,遗址无存。
     (9)故献 在高密城东南12公里处,今柏城镇故献村址。为隋开皇五年置,隋大业九年因乱废。
    (10)夷安城 即今高密城,始建于西汉,均为夷安县治所。北齐时裁夷安,地入高密县。唐武德六年高密县治所由义城堡迁此,即称高密城。
    (11)古稻城 在高密城西25公里,今注沟镇城子村南。长2.5公里,宽0.75公里,面积1.875平方公里。汉朝于此立堰造塘,溉稻田千顷,县以为名。汉武帝封齐孝王子定为稻侯即在此。现遗址荡然无存。
2、古建筑
    (1)郑公祠 在今高密城西双羊镇后店村西头,祠一幢3间,高8.5米,长9.6米,宽5.7米,砖石结构。从地面到门口砖砌台阶,内有郑康成塑像。祠前有石碑2通:一为金承安五年重修郑公祠碑;一为清乾隆六十年重修郑公祠碑。祠前尚有古柏一株,老干盘曲,状若虬龙,被称“郑祠老柏”,昔为高密八景之一。今祠内原塑像已毁,1985年高密县人民政府筹资维修,复其原貌,内供画像,为市(县)内保护古迹。
    (2)郑公大殿 郑康成为东汉时期大司农,道德学问名震当世。东汉末,北海太守孔融告高密令,为郑康成特立一乡,名为郑公乡,设大殿,名通德门。元代设省亲殿。清乾隆五十九年十月重修,次年八月告成。易门坊东向,四垣植树。年久失修,已被风沙吞没。
3、古墓葬
    (1)晏子冢 传为春秋时齐相晏婴之墓。在今高密城东南的李家营镇晏王庙村北200米处。原墓有封土,高8米,直径约20米。墓前有碑,上刻“穹碑”二字。“晏冢穹碑”旧时为高密八景之一。墓东有晏王庙。冢、碑庙均于“文革”期间被毁。
    (2)顷王冢 在今高密城西南注沟镇逄戈庄村东2公里处,占地0.09平方公里。据考,顷王刘章,西汉哀王刘弘之子,广陵历王之孙,汉武帝之曾孙。汉宣帝本始元年刘弘封为高密王。
    刘弘死后,子刘章继位称顷王,死后葬于此,填土成冢。封土高35米,直径125米。
    (3)小妹冢 在今高密城西南注沟镇大刘戈庄村北200米处,占地0.04平方公里。据民国《高密县志》载,“汉顷王刘章死,其妹前来探望,身卒,葬于此”,填土为冢。封土高25米,直径120米。
    (4)郑康成墓 在今高密县城双羊镇后店(村)郑公祠北10米处。原墓封土高6米,“文革”期间被挖平。1985年修祠同时筑封土恢复原貌。墓东北里许,有其子郑益恩墓。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