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爱情的话题
(2014-08-18 01:38: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感 |
把“陆犯焉识”和“前任攻略”放在一起看,是蛮有喜感的,让人感觉到不同时代的爱情是有多么不同。
“前任攻略”说的是阅人无数,最后发现一见钟情的那棵菜就是自己的那棵菜,分开才明白自己真正的爱人是谁。“陆犯焉识”说的是等待,如果看过小说,更有意思,冯婉瑜其实是包办婚姻的结果,并非一见钟情,而那场时代的苦难将这段感情升华了,变作了真正的爱情。
有人也许会说这两部电影没法比较,一个是网络段子的自大成者,台词情节概念化,演员角色也是有点太符号化,并有抄袭欧美爱情片套路之嫌。另一个却是由知名作家写成的知名小说,又是超级导演,超级影星合作演绎的精华中的精华,每个细节的演绎都是如此到位,每个眼神都是如此传神,每个细微的动作都仿佛有着要传达的意思,而每个道具无不精湛严谨还原了那个时代。
这也是对于时代的忠实反映。这是一个浮夸的浅尝则止的时代,是一个讲究量但不讲究质的时代,讲究表面的繁华成功而不会去深入思考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然而没有信息过滤和沉淀的时代。
“归来”(“陆犯焉识”)是沉淀过的,是反思过的,却又更深的刻画了那个时代的烙印。
其中有个细节,陆焉识提着勺子去找那个方师傅的时候,却发现方师傅的家人把他当做专案组的,朝他撒泼要人。他默默回去了。那个时代,让人又如何去计算谁对谁错,只有作罢。而中国人的社交人际文化中,有个根深蒂固的特点,就是最后:算了。大家都不容易,相互体谅吧,以前的阶级斗争如此,现在的医患关系如此,很多没法解决的矛盾,最后化成一句:算了,人家也不容易。
有些事情是没法比较的,如果说过去的爱情更有内涵,那只是迫于时代的艰难。如果说现在的爱情就一定虚假,也未必,毕竟爱情的内容无非是一种感觉,相信了,就是真实的。
过去的爱情,更像是亲情,所谓相濡以沫,最后还是一种相伴。现在的爱情,多了的是感官方面的,而最后,还是无法不回到日常生活中的亲情。
有趣的是,两个故事中曾经在我父母那一代被渲染的什么志同道合都没有。冯婉瑜在精神上是并非和陆焉识对等的,陆是留洋归国的博士,而冯婉瑜只是一个旧式的闺秀。而在“前任攻略”那个和男主角志同道合的公司合作人罗茜也最后没能和他走到一起。
相互欣赏一起合作那种感觉,其实是无法带到家庭的,这个,似乎已经是被认可的很现实的认知。
因为婚姻和亲情有关,而亲情是亲人之间的感情。不需要锋芒,只需要合适的温度。
那么,爱情是什么?亲情加感官吧,也许从来就没有。也许现代的爱情已经接近爱情的本质。对于男人而言就是一个可爱的女孩,会煮饭愿意煮饭的能做爱的可爱女孩。对于女人而言是一个有能力给她一个家并愿意给她一个家的男人。
过于接近谜底了,就概念化了,没有了等待的期待与挣扎,没有了念信的意境,没有了音乐代替语言表达的纤细。没有了耐心,没有了抽丝剥茧,最后接近答案却永远无法摸到答案的朦胧。而最后,与其说是找到了答案,倒不如说是相信自己找到了答案。
分开一段也许就知道最在乎的是谁,也对也不对。或许只是感情需要一些距离,一些等待的一个解释。
只是“陆犯焉识”诠释的当然不只是爱情。
我在那个电影中眼泪流的稀里哗啦。突然之间感觉领悟到很多,领悟到父母喜欢囤积物品的陋习,母亲喜欢储藏各种外国牌子的护肤品,一直放到过期都不舍得拿出来用。回想起父亲曾经背着几百斤的西瓜和淀山湖白水鱼从干校回家,那时候的人真是能背东西。突然也明白到即使如今,中国人对领导的命令都是唯命是从,而当领导指示变了之后的尴尬,以及中国人的“算了算了”那句话的含义。
我并不觉得他们那一代之间的感情一定是真实的爱情,陆焉识如果和冯婉瑜顺顺利利过完一生,也未必感情上没有波折,也许是那个大时代成就了冯婉瑜,成就了她的爱情。虽然剥夺了很多物质上的东西。那个大时代是硬生生挫矮了一个精神上高人一等的才子,才让冯婉瑜们获得这样平等的和懂得珍惜的爱情。
但这就是感情,不是么。
“前任攻略”说的是阅人无数,最后发现一见钟情的那棵菜就是自己的那棵菜,分开才明白自己真正的爱人是谁。“陆犯焉识”说的是等待,如果看过小说,更有意思,冯婉瑜其实是包办婚姻的结果,并非一见钟情,而那场时代的苦难将这段感情升华了,变作了真正的爱情。
有人也许会说这两部电影没法比较,一个是网络段子的自大成者,台词情节概念化,演员角色也是有点太符号化,并有抄袭欧美爱情片套路之嫌。另一个却是由知名作家写成的知名小说,又是超级导演,超级影星合作演绎的精华中的精华,每个细节的演绎都是如此到位,每个眼神都是如此传神,每个细微的动作都仿佛有着要传达的意思,而每个道具无不精湛严谨还原了那个时代。
这也是对于时代的忠实反映。这是一个浮夸的浅尝则止的时代,是一个讲究量但不讲究质的时代,讲究表面的繁华成功而不会去深入思考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然而没有信息过滤和沉淀的时代。
“归来”(“陆犯焉识”)是沉淀过的,是反思过的,却又更深的刻画了那个时代的烙印。
其中有个细节,陆焉识提着勺子去找那个方师傅的时候,却发现方师傅的家人把他当做专案组的,朝他撒泼要人。他默默回去了。那个时代,让人又如何去计算谁对谁错,只有作罢。而中国人的社交人际文化中,有个根深蒂固的特点,就是最后:算了。大家都不容易,相互体谅吧,以前的阶级斗争如此,现在的医患关系如此,很多没法解决的矛盾,最后化成一句:算了,人家也不容易。
有些事情是没法比较的,如果说过去的爱情更有内涵,那只是迫于时代的艰难。如果说现在的爱情就一定虚假,也未必,毕竟爱情的内容无非是一种感觉,相信了,就是真实的。
过去的爱情,更像是亲情,所谓相濡以沫,最后还是一种相伴。现在的爱情,多了的是感官方面的,而最后,还是无法不回到日常生活中的亲情。
有趣的是,两个故事中曾经在我父母那一代被渲染的什么志同道合都没有。冯婉瑜在精神上是并非和陆焉识对等的,陆是留洋归国的博士,而冯婉瑜只是一个旧式的闺秀。而在“前任攻略”那个和男主角志同道合的公司合作人罗茜也最后没能和他走到一起。
相互欣赏一起合作那种感觉,其实是无法带到家庭的,这个,似乎已经是被认可的很现实的认知。
因为婚姻和亲情有关,而亲情是亲人之间的感情。不需要锋芒,只需要合适的温度。
那么,爱情是什么?亲情加感官吧,也许从来就没有。也许现代的爱情已经接近爱情的本质。对于男人而言就是一个可爱的女孩,会煮饭愿意煮饭的能做爱的可爱女孩。对于女人而言是一个有能力给她一个家并愿意给她一个家的男人。
过于接近谜底了,就概念化了,没有了等待的期待与挣扎,没有了念信的意境,没有了音乐代替语言表达的纤细。没有了耐心,没有了抽丝剥茧,最后接近答案却永远无法摸到答案的朦胧。而最后,与其说是找到了答案,倒不如说是相信自己找到了答案。
分开一段也许就知道最在乎的是谁,也对也不对。或许只是感情需要一些距离,一些等待的一个解释。
只是“陆犯焉识”诠释的当然不只是爱情。
我在那个电影中眼泪流的稀里哗啦。突然之间感觉领悟到很多,领悟到父母喜欢囤积物品的陋习,母亲喜欢储藏各种外国牌子的护肤品,一直放到过期都不舍得拿出来用。回想起父亲曾经背着几百斤的西瓜和淀山湖白水鱼从干校回家,那时候的人真是能背东西。突然也明白到即使如今,中国人对领导的命令都是唯命是从,而当领导指示变了之后的尴尬,以及中国人的“算了算了”那句话的含义。
我并不觉得他们那一代之间的感情一定是真实的爱情,陆焉识如果和冯婉瑜顺顺利利过完一生,也未必感情上没有波折,也许是那个大时代成就了冯婉瑜,成就了她的爱情。虽然剥夺了很多物质上的东西。那个大时代是硬生生挫矮了一个精神上高人一等的才子,才让冯婉瑜们获得这样平等的和懂得珍惜的爱情。
但这就是感情,不是么。
前一篇:关于湖南产妇死亡事件的思考
后一篇:“星际穿越”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