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山,光听山名,的确既听不出婉约,也听不出雄奇秀丽。
不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字响亮给人想象空间固然不错,但山势雄伟,景色绮丽,其实才最为关键。
石膏山的山名的确显得敦厚朴实,这或许和山西人实诚的个性有关。
传统山西人给娃起小名,往往喜欢起“石头”,“蛋儿”之类的名字,为的是好养活。
石膏山的名字,说来倒也有段故事。前任灵石县委书记,就曾将石膏山改名为更中听的“仕高山”,但不想却锒铛入狱。
山名看来也是不能随意动的。
言归正传,石膏山的“石膏”,并非山上有石膏,而是因为石中流出乳白色汁水,遇空气凝而成钟乳石而得名。
石膏山冰瀑,是最美“婚纱”,献给最美的爱人。
灵石近期的极低温度达到-20度,山路已为冰雪所覆盖。
上山之路,先要沿着这条冰雪之路,婉转而下。
挺拔山势面前,路都如此渺小,人更是沧海一粟了。
峡谷间的曲折山道。
几乎可以滑雪了,我就在这条路上摔了一跤,手撑地,隔着厚厚的手套,仍然疼了好多天。
峡谷间的一片冰湖,让人眼前一亮,这湖若是春暖花开了,便是潺潺的山涧溪流
冰湖引得摄友们流连,如果不是因为提醒前方有更好的风景,都忘了前行了。
冰湖的纹路与色泽,宛如精美的玉石
冰湖上的封冻的风景
冰湖上的巨石,宛若一座“冰山”
流水成冰,温度凝固了速度
冰封的溪流,似乎让时间也停滞了
继续沿着冰雪之路前行

阳光洒在峡谷一侧的山峰上。

一路沿着峡谷冰封的溪流而行

一处山窝窝,敞开了她的怀抱

原本在溪流中的小树
如今也扎根与冰雪之上
从坡道转入石阶,到山顶要走2000多级台阶。
石膏山,海拔2532米,是山西中部太岳山脉的主峰之一,曾被视为华夏第一高峰,故名“太岳”
山腰一处观景亭,可观石膏山雄姿
洒在山体上的光线,基本也与山脉上的雪线平齐
看看脚下的群山,已有些成就感。
虽然是冬日雪山之上,但2013年的第一缕阳光,仍然让人感觉温暖。
石膏山呈元宝状,这个角度,有点感觉了
不过,大山仍然壁立面前
登山之路,也仍然前路漫漫
下一站的目标,是这个突出山体,兀立山崖的亭子
山间的寺庙,均依山势而建,并选择山窝山洞之中,以避风雨
湛蓝天空下 ,陡峭的山崖
俯视一下,山谷之间,来路已远

冰冻的山路阶梯,你爬过吗?
虽然增加了登山的难度,但晶莹的阶梯,谁说不是一道风景呢。
呵呵,没点溜冰技术,这路只能绕行
上面山窝间的“钟泉寺”,终于到了,寺内供奉药师佛。

钟泉寺前的雪地上,发现“兽踪”。据当地人说是野猪的脚印,石膏山上有野猪,也有豹子。

钟泉寺后,山体上的冰挂

下一站,铁佛寺

通向铁佛寺的阶梯,几乎嵌于垂直的山体间,有没有点“小布达拉宫”的感觉?

山崖下的铁佛寺

寺前的香炉与经幡

三尊铁佛所在的大殿,从这个角度可见,大殿的顶,也是山洞的顶。
佛殿与山体合一,真乃自然天成
铁佛寺背后山体的冰挂
冰冻三尺,应当非一日之寒。
摸上去,感觉已不是冰,而是玉
冬日里,难得这棵树上还留下些暖色。这几片红叶,是当之无愧的“叶坚强”。
从更高的角度,俯瞰一下嵌入山体间的铁佛古刹
嵌于绝壁上的山道
走这路,人与山,几乎也要合而为一
不时回望风景,也是前行的动力
龙王洞,石膏山供奉的神佛,龙王排行第一,据说求雨很是灵验
龙王洞后的一片松林间,高低错落这一片塔林
和尚圆寂后的舍利便在塔下安放
不过,山路还将继续沿着绝壁向上延伸
巍巍南天门

南天门的观景平台,同样是冰雪覆盖
不过与南方的雪湿漉漉有所不同,北国的雪十分干燥,更像是白色的细沙
俯瞰群山
山谷间的蜿蜒山路,终于露出了全貌
隆冬季节,群山依旧苍翠
山峰壁立
进山之路,蜿蜒曲折
从山的另一面下山,同样是积雪覆盖
由于是山阴面,此处积雪要道来年的三四月份才能融化
下山也有观景亭台,可驻足观景
山体要有积雪,必须有一定的坡度,裸露的山体,则基本没有坡度。
攀岩专家,不知道有没有兴趣挑战一下。
林海雪原,也颇有些水墨韵味
象鼻山,不只桂林有,这头象正踱步滑雪下山,而且还刚刚烫了一身的卷毛。
山路旁的一棵老树,有点胡杨的身段。
下山之后,可继续进入龙吟峡谷
虽然冰雪覆盖,但峡谷中的溪流,并未完全冰冻。
峡谷沿着壁立的山体蜿蜒深入
冰石阶,随处可见

冰溪流,表面已封冻,溪水仍在冰下潺潺流淌
山顶阳光,山脚冰天雪地
峡谷尽头,两山之间挂下的冰瀑,令人惊艳
晶莹的冰瀑,宛若异味女子的婚纱裙裾
裙摆处的繁冗细节,什么样的婚纱能如此华丽?
蕾丝也很性感
把这身婚纱,献给心爱的人,她一定是最幸福的公主。

冰花,冬天也是一位顶级美术大师
告别冰瀑“婚纱裙”,已是夕阳西下之时,山谷间,有了点日照金山的味道。
再看一眼,雪海、金山,冬季的石膏山,别有一番其他季节所没有的风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