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洛阳,如今连河南的省会都不是,虽然名列四大古都之一,但相比如今仍是都城的北京,还是向西不远的西安,洛阳可以说是当下最低调的古都了。
不过,从公元前2070年开始,夏、商在洛阳附近的偃师定都,公元前1040年,西周便已建都于洛邑,即当今的洛阳城。
可以说,真正历经了中国的上下五千年漫漫历史的都城,不是西安,更不是北京,而唯有如今略显默默无闻的洛阳。
洛阳是一本太厚重的史书,面对这样一座有着丰富内涵古城,我们这样的初来乍到,的确心怀忐忑,甚至不知该从何读起。
想来想去,还是就从落脚点对面的周王城广场说起吧。

周王城广场的位置,基本相当于南京的鼓楼广场。
除了是洛阳众多文化地标中的一处之外,其地理位置几乎位于洛阳的城市中心,交通更是四通八达。
相比南京鼓楼难以聚敛起的商业气氛,周王城广场周边的商业同样发达,小吃街,百货,市井生活,样样不缺。
周王城广场周边的道路上,绿树成荫,多少有些南京梧桐大道的味道。
在北方城市,(如果说洛阳算是北方的话)洛阳的城市绿化的确算是很不错的了,梧桐,杨树作为行道树,也颇有气势。
不过,个人感觉,洛阳更应算作中部,还不能算北方,一方面纬度不能算高,二来直接感受上,温度也比南京低得有限,再加上地理上北靠邙山,南濒洛水,可以说完全符合中国风水的造城选址原则,而更北的太行山,则为洛阳挡住了不少北方南下的寒流。
这也是为何,11月底,洛阳的梧桐树叶仍在。上午八九点光景,路面仍很清静。

说起洛阳城,不能不说“周公”。洛阳建城最早便是“周公营造洛邑”。
周王朝存从公元前1047年至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
武王灭商的故事家喻户晓,武王就是周武王,也是西周王朝的开国国君。
而“周公”,则是周文王第四子,姓姬名旦,同样功勋赫赫,助武王灭商,辅佐成王,平定叛乱,营建洛邑,并制礼作乐。
武王灭商后,周公就开始营造洛邑城。洛邑城的营造,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建城的先河,因而有城市始于洛阳之说。

周公是古代洛阳城的缔造者,也是世界上提出用方格网规划城市的第一人,用现在的话说,他是当时洛阳城的总规划师和总建筑师。
《考工记》中“方九里,旁三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之语,是我国史籍中关于都城设计的最早记载,其规划理念极大影响着中国历代王朝的城市建设。西安、北京,莫不是按照这一规则营造。
周公除了造城,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制礼作乐”,虽然有维护统治的目的,但礼乐立,终究是文明的确立,一旦“礼崩乐坏”,则终究意味着不幸甚至灾难。

周王城广场的银杏树

周公的雕塑下,仍然是市民扎堆休闲、玩乐的好去处,不少市民每天专程坐公交车来广场上活动
周公所造之城,也仍在恩泽着如今的洛阳人

一拨踢毽子的,不难感受其中运动的快乐。个个都是“专业”选手,膝盖停“毽”,然后脚踢传出,技艺娴熟,脚上功夫了得。

周王城广场北,天子驾六广场,同样有一小片市民休闲之地。

所谓“天子驾六”,其实是周王朝的礼制,说白了,就是天子才能乘坐六匹马驾驭的车,对应现在的豪车,最起码得是“六轮驱动”。
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广场地下,即发现有大型东周墓葬,有“天子驾六”礼制仪式的车马坑,如今开辟为博物馆。

来个花絮,周王城广场旁停了一辆小车,仔细看看是谁在驾车?

特别鸣谢艺龙旅游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