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黄山屯溪老街,虽然说是起于宋代,不过真正宋代的建筑能够遗留到现在,显然并不容易。
有一种说法是,屯溪老街更像是微缩版的南京夫子庙。
不过,尽管长度和规模上已远不如南京夫子庙,但夫子庙秦淮人家透出的徽派建筑风格,其正宗的祖师爷却在这里。

雨中的屯溪老街,迷离朦胧的老街牌坊

徽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文房四宝的老家也可以追溯至此
老街上砚斋店一角,极品砚台价格惊人,真是“只可远观,不必问价”

笔店门口

老街的二层门面

转角处的老街建筑

老街上的建筑风格,也有具备西洋样式的

徽州的老街,当然不能没有茶行

老街“万粹楼”,或许寓意着“徽粹”之博大精深

老街茶馆

老街门面的二层,伸出的屋檐,足以遮风避雨
琳琅的商品
老街街面,临街商铺夹着一条石板路

老街两边,有狭长幽深巷子

老街尽头就是新安江畔。
一位女士打着伞,望着夜色中的新安江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徽州人为了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讨生活,实现梦想。
“往外一丢”的路,除了翻山越岭的“徽杭古道”,还有就是这条新安江水道了。

这个码头,不知迎来送走过多少徽州的游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