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观察量表

(2012-11-01 23:29:48)
标签:

杂谈

分类: 课堂教学

  

课堂观察量表(1)——学生学习的维度

时间__________      讲课人__________      评课人__________     课题__________

视角

观察点

结果统计

评价反思

准备

①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②准备的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③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①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对哪些问题感兴趣?

 

 

②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对哪些问题感兴趣?

 

 

③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互动

①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②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分析?

 

 

③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分析?

 

 

④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⑤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①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参与情况怎样?

 

 

②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③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④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①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②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吗(观点、作业、表情、检测、成果展示)?有多少人达成?

 

 

③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课堂观察量表(2)——教师教学的维度

时间__________      讲课人__________      评课人__________     课题__________

 

视角

观察点

结果统计

评价反思

环节

① 本节课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②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③ 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呈示

 

① 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②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提供了帮助?

 

 

③ 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

 

 

④ 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和动作(如走动、指导)是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利教学?

 

 

对话

①提问的学生分布、次数、知识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②教师的回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是否有效?

 

 

③ 对话围绕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指导

①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

 

 

②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

 

 

③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教师命制探究题目、指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自命题目并自主探究)?是否有效?

 

 

机制

①教学设计与预设的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样?

 

 

②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

 

 

③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样?

 

 

④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

 

 

 

课堂观察量表(3)——课程性质的维度

时间__________      讲课人__________      评课人__________     课题__________

 

视角

观察点

结果统计

评价反思

目标

①预设的学生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②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符合该班学生?

 

 

③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

 

 

内容

①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

 

 

②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

 

 

③是否凸显了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④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实施

①预设的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有哪些?与学习目标的适合度?

 

 

②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③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

 

 

评价

①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

 

 

②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

 

 

③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

 

 

资源

①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多媒体)?

 

 

②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③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

 

 

④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

 

 

 

 

课堂观察量表(4)——课堂文化的维度

时间__________      讲课人__________      评课人__________     课题__________

 

视角

观察点

结果统计

评价反思

思考

①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

 

 

②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

 

 

③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

 

 

④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民主

①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

 

 

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③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

 

 

创新

①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

 

 

②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如何处理?

 

 

③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

 

 

关爱

①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②特殊(学习困难、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

 

 

③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

 

 

特质

①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②整课堂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

 

 

③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初中课堂观察量表

时间         讲课人            评课人             课题                   

视角

观察点

观察结果

评价反思

准备

①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 是怎样准备的?

 

 

②准备得怎么样? 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③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①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 对哪些问题感兴趣?

 

 

②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对哪些问题感兴趣?

 

 

③倾听时, 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 记笔记/查阅/回应) ? 有多少人?

 

 

互动

①有哪些互动行为? 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②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③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④参与课堂活动( 个人/小组) 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⑤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 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①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 有多少人参与? 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②学生自主学习形式( 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 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③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 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 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④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①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②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 观点/作业/表情/测验/成果展示) ?有多少人达成?

 

 

③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 效果如何?

 

 

 

 

 

新课程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观察表

时间

地点

课题

 

 

 

观察者资料

姓名

 

年龄

 

教龄

 

单位

 

授课者资料

姓名

 

年龄

 

教龄

 

职称

 

观察中心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观察记录

观测点

评分

1.学习兴趣是否浓厚;

 

2.学习情绪是否高昂;

 

3.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对教师态度;

 

5.能否在学习中自觉从教师推荐的资源(网络、资料袋)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能否“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

 

6.积极思考,深入探询;

 

7.合作学习中,能否与同学有效合作,能否照顾其他同学的学习需要;

 

8.学习中,能否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

 

9.学习中,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

 

10.学习中,能否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调整学习策略。

 

观察中心

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

 

观察记录

1.教学态度是否沉稳、愉快;

 

2.课堂教学语言用辞是否浅显易懂;

 

3.对教室秩序的管理是否到位;

 

4.学习前是否就学习目标与方法与学生讨论;

 

5.能否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调控学习气氛;

 

6.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对学生反应的注意;

 

8.对学生突如其来问题及状况的处理;

 

9.能否通过恰当评价引导对学习主题的深入思考;

 

10.能否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与学生平等交流。

 

 

 

 

 

 

 

 

 

 

 

 

 说明:每个观测点分值为5分,合计100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