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讨论)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课堂教学 |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讨论)
学校 |
班级 |
授课教师 |
课题 |
日期 |
|||||||||
|
|
|
|
|
|||||||||
一级 指标 权重
|
二级 指标 权重
|
指 |
指标内容与分值 |
得分 |
项目总分 |
||||||||
A |
B |
C |
D |
||||||||||
教学设计 15% |
目标 设计 |
1科学:体现知识、方法、态度的“三维”课程目标 2可行:目标明确、具体、适度,可检测 |
5 |
4 |
3 |
2 |
|
|
|||||
内容 处理
|
1、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能区分史实与史识,选材典型,新颖,贴切 2、教学内容的呈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具有科学性、人文性和启发性,无知识性错误 |
5 |
4 |
3 |
2 |
|
|||||||
3、创设情境及呈现的问题具有思维含量,富有层次性、有效性,内容的设计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
5 |
4 |
3 |
2 |
|
||||||||
教学实施 20%
|
过程 展示 与 方法 运用
|
1、紧扣教学目标,教法灵活,根据需要充分的体现“阅读、体验、互动、巩固”教学策略,注重阅读、分析、归纳、比较、评价等学习能力培养 |
10 |
8 |
6 |
4 |
|
|
|||||
2、调动全体,注重学法指导,重视基础知识落实,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系列”,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效,能及时反馈,评价激励 |
5 |
4 |
3 |
2 |
|
||||||||
3、教学重点突出,有相应时间保障,容量适中,节奏适当,思路清晰。练习有选择性和针对性,讲练时间安排得当 |
5 |
4 |
3 |
2 |
|
||||||||
学习 活动 10% |
参与状态
|
1、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积极主动完成教师设计的学习方案,有主动提出问题、表达意见的机会 |
5 |
4 |
3 |
2 |
|
|
|||||
2、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充分,能体现合作学习,师生关系融洽、和谐 |
5 |
4 |
3 |
2 |
|
||||||||
教师 素养5% |
教师 素养
|
1、历史知识素养高,治学态度严谨。态度和蔼有亲和力,仪表端庄自然大方 |
5 |
4 |
3 |
2 |
|
|
|||||
2、媒体辅助选择恰当,直观教具使用注重实效。基本功扎实,表达思路清晰,板书逻辑性强,书写规范 |
|||||||||||||
教学实效 50%
|
教学效果 |
1、体现有效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好,课堂测评效果高(合格率达80%以上) |
40 |
23 |
24 |
16 |
|
|
|||||
2、初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阅读、记笔记、听讲、作业,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与提高,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
10 |
8 |
6 |
4 |
|
||||||||
评价等级 |
A:≥85 |
B:84-75 |
C:74-60 |
D:≤59 |
评价人: |
|
|||||||
质性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