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物象
(2014-08-20 09:45:19)
标签:
人物小说性格人物性格知识储备 |
分类: 高中学习 |
1.如何理解“小说形象”这一考点?
答:小说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文学是人学,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因此,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重点,小说考查的重中之重。
感受、欣赏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感受、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2.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命题有何特点?
答:
(1)整体与局部。所谓整体,就是结合全文,对人物作整体分析或概括。所谓局部,就是结合文中人物的一段对话、一个行动去考查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有时可以是对人物的某一方面的分析,如分析人物的外貌或心理特征。
(2)直接与间接。所谓直接,就是题干直接要求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人物形象考查题多以这种形式出现。所谓间接,就是借助文中其他事物,或借对情节的分析或对人物描写的分析来考查人物形象。
(3)全方位和有重点。所谓全方位,即考查人物形象的三维层面:思想性格、情感世界和典型意义。有时可对这三个层面作全面考查。有重点,就是从上述三维层面上任选一个层面作重点考查。
一、掌握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途径和方法
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对比生活中的原型,小说的人物往往更具有代表性。
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刻画和间接刻画,直接刻画是指对人物的外貌(肖像、衣着)、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直接描写以表现人物特征;间接刻画更多地是通过环境描写与他人的言行来烘托、反衬人物的性格、命运。
当然,人物的性格、命运及其变化主要通过小说的情节来承载和展现,因此,分析情节是把握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途径。
知识储备
肖像描写是一种对人物形象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手法,具体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从人物肖像描写切入分析,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教养甚至内在性格等。
知识储备
人物语言是小说中体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精妙的语言描写可照见人物的内心世界,或内心毒辣,或心细绵密,或憨厚诚实,或单纯可爱。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知识储备
动作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人的每一个行动都受其思想、性格的制约,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的动作,势必会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还应关注人物的动作描写。
知识储备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是人类灵魂精髓的支撑。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描述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直接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来暗示。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织在一起,有时候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知识储备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不可忽视的技巧。细节描写主要有: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的性格、追求、爱好。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
知识储备
侧面描写是刻画人物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它是通过对相关人、事、物、景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形象。这种手法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其方式方法主要有两种。
①借助次要人物陪衬烘托。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的作用有:
a.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b.揭示或凸显主旨;c.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借助物象陪衬烘托。小说中特殊重要的物象,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暗示环境特征。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③借助环境陪衬烘托。
知识储备
1.主要人物的作用
小说的人物形象众多,其中置于中心地位,被作者着力塑造的就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刻画人物是小说的核心,但不是根本目的,刻画人物的美善恶无非是为反映现实服务的,小说的最终落脚点是借助形象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感受和体会。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即人物形象折射出的社会现象以及带给人们某种启示,是主要人物形象承担的重要任务。简言之,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
3.物象的作用
小说引入特别主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1.如何解决人物形象特点概括不准确的问题
(1)读懂故事情节,了解作者对小说中的人物是赞扬还是批判,是肯定还是否定。
(2)抓住文中某处具体的人物言行、细节分析时不能孤立地分析,应着眼全篇、前后观照,要结合作品的大背景和具体的情景来分析。
(3)分析时要参考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所处的环境,防止任意拔高或贬损。
(4)使用概括形象特点的词语要字斟句酌,认真推敲,最好能借助文中的词语。
2.如何解决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概括不全面的问题
(1)注意题干用语,区别“形象特点”与“性格特点”的不同。
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的内容。而“形象特点”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可以把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考虑进去。
(2)筛选好有关人物的正面与侧面信息。
人物形象特点主要靠人物自身的言行举止、所思所想表现出来。首先把这方面内容一点不漏地筛选出来以分析评判。再者,注意有关人物的侧面信息,如别人的反应、环境特点等。
(3)注意在情节中把握人物。
大多数考生只注意该人物所有的言行举止等描写文字,但都忽略了一点,即在情节中把握人物。情节是人物的性格史。这一点恰是文中无相关文字说明而又要好好把握住的。
(4)注意人物的角色定位,认识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人在社会中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角色不同,其行为举止、个性特征也不一样。可以通过不同的角色来全面地把握人物。
规范引导
1.审题
审题要审清三点:
(1)是整体把握还是局部分析
整体把握的提问方式主要有:①他是什么样的人?②请结合全文,分析其性格特点。局部分析的提问方式主要有:①画线的句子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②画线的句子写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2)是概括还是分析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
(3)是性格还是形象
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
2.答题
(1)整体把握题
①只要求概括形象或性格,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之间不能交叉。
②整体分析,可有两种思路:
a.概括→分析:先给出一个总的评判,即用几个关键性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的特点,用“×××是一个……的人物形象”的句式完成,接着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论证分析。
b.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
(2)局部分析题
先看所给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等,抓住描写中的关键词语看其凸显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或心理,再结合情节推进、故事相关背景,就可以准确把握人物的心理或性格。
答这一类题要多往深处想想,因为这类题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
(3)学会用术语答题
人物形象的概括,都有较固定的术语。如正面人物常用以下词语概括:正直、公正、勤劳、勤奋、善良、仁慈、乐于助人、宽容、大度、严于律己、聪明、机智、深谋远虑、有志气、有作为、专一、坚定、坚强、勇敢、忠贞、忠诚、真诚、诚实、谦虚、清高、节俭、简朴、廉洁、博学、能干、一视同仁、正直无私、义无反顾、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忍辱负重、表里如一、贫贱不移等。(反面人物则换成相应的反义词语即可)